返回第600章 凤凰于飞(一)(第3/5页)  大明望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若是文臣武将,还可能被政敌抓住这小辫子,弹劾一番,若不是朝廷倾轧得厉害时,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

    更勿论宗室勋戚了,若非实权遭人妒忌者,一般是没人耐烦理会的。

    但这次,小皇帝却是直接下旨将王缙革职,并申饬郑王,让其约束郑王府宗室。

    百官虽然惊诧,但想起先郑王曾惹英宗不快,皇家对郑王府一系素来不喜,而小皇帝又是至孝之人,怕是见不得人不孝的,因此重罚也算不得什么。

    紧接着二月初七,荣王陈乞霸州信安镇原牧马草场为庄田。

    荣王乃是宪宗第十三子,而今刚刚满二十岁。这位皇叔一直养在宫中,原也是颇得先太皇太后周氏喜欢的,早在弘治四年就封了荣王。

    而先太皇太后周氏临终前还十分惦记荣王的婚事,弘治皇帝原已定好了为荣王选妃,可惜很快先太皇太后便过世,荣王守孝未过,弘治皇帝又薨逝,荣王的婚事一直耽搁下来,便也一直未曾就藩,如今仍留京邸。

    户部上书指出此处系永乐年间设立草场,养马武备,到成化年间开始有皇亲国戚陈乞为庄田,但到了先帝爷在时,已清理还囤,并不以私废公。且如今荣王也将选妃、就藩,遂上书请皇上勿与。

    寿哥没有像以往那样,虽是拒绝,却也比较委婉的说上一句依照父皇先前如何如何,而是非常强硬的直接回绝了荣王的要求。

    未几,宫中太皇太后王氏便指派下选妃使,开始为荣王选妃。

    一旦荣王成亲,也就得立时就藩了。

    若说庆王、郑王,与当今血脉已远,不甚顾及倒也罢了,荣王这小皇叔可是与寿哥一同长大的,多少也有些感情。

    寿哥就这样态度鲜明的表示出对藩王的压制。

    甚至南海郡君被遣送回庆王府,并下旨问罪后,庆王曾上书痛陈他子女儿孙不孝,包括南海郡君在内的许多郡君、乡君及镇国将军朱奇滔、朱奇浙等诸多不法。

    不过是一招以退为进,哭诉一番,想得皇上句安慰。庆王儿孙逾百,哪里理会得几个不肖子孙。

    彼时礼部及法司还议过庆王府几人罪责,不过寿哥礼部折子留中,并没有追究。

    结果反倒是在郑王府事情出来之后,寿哥下旨,将军中尉及郡县主君等多入京奏诉,近已成风,骚扰道路,贻辱宗室,其即移文各王府,省谕禁约,敢有仍前故违者,严惩不贷。

    又传旨给庆王府,问庆王那几个子孙如此不孝,还是革职了罢。

    倒是唬得庆王慌忙上了请罪折子。

    寻常臣子只道这是改元后,新朝新气象。

    高层大佬们却是深谙太湖剿匪内幕,唯恐小皇帝不知轻重,因断了宁藩臂膀便骄傲起来,要压服其他藩王。

    一旦做过了火,只怕倒是逼反了藩王。

    如今的大明可禁不起再一次“靖难”。

    但内阁几次去与小皇帝沟通,小皇帝嘴上表示老先生多虑了,却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内阁三位老大人回去一商议,倒是齐心一次,一致认为恐怕是有内官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小皇帝心性未定,又酷喜戎务,而这次太监张永得了军功后便掌了御马监,会不会有内官太监也想走这条路子,进而使劲在皇帝面前鼓吹……

    这刀兵一动,永无宁日。

    当下三位阁老麾下御史又开始新一轮弹劾内官。

    除了陈词滥调的远小人亲阁臣,慎选内侍外,又指责内宫奢靡,内官贪酷,皇帝不似先帝节俭,还净在玩物上花费无度云云。

    乾清宫东暖阁里,寿哥接着这些折子禁不住的气闷,摔了两摞折子才略略消气。

    刘瑾在一旁侍立,静默瞧着寿哥发泄完了,才俯身亲自去拾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