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 邯郸陌上九月秋(二)(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千石的太守,只要不能击贼,於我便如浮云。”

    “那君是想?”

    “自是辞官不受。司马今被拜为赵国中尉,我闻冀州黄巾余部有不少遁入了赵国、常山、上党、太原诸地的山中,这里才是我想去的地方!”

    “君要辞官从荀君去赵国?”

    “然也。”

    辛瑷跟着荀贞从军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因为他喜欢沙场征战,所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千石之令对他来说却是无用之物,弃如敝屣。这份不把功名利禄当回事儿的气度胸怀,令李博瞠目结舌,使宣康越发地心折佩服。千石之令,辛瑷都不要,甘愿从荀贞去赵国,戏志才与荀贞的关系更加亲密,自然更不会接受六百石郡丞的任命,他也想跟着荀贞去赵国。

    此事传出来,汉兵军中诸营的将士无不惊诧。

    刘备感慨地说道:“辛、戏二君弃高官如腐肉,不愿受铜印黑绶,而甘以白身从我兄入赵,义也。唉,我知我兄长善能得人,却不意竟能得人心至此!”

    皇甫嵩闻之,亦为之诧叹,弃官不做,甘愿跟着荀贞去赵国,这是义举啊,辛瑷、戏志才两人虽出发点不同,然而却可并称义士,不能让义士泯没无名,且戏志才、辛瑷有斩杀张角之功,这样的大功不封赏也不行,因此他特地上书朝中,请求把戏志才、辛瑷改任到赵国境内。

    汉人重节义,朝中听说了此事后,倒也干脆,当即改任戏志才为赵国中尉丞,改任辛瑷为中丘令。中尉丞是中尉的属吏,中丘是赵国的一个县。这次,戏志才接受了任命,辛瑷却再次辞而不受。两汉出仕是较为ziyou的,想出仕就接受朝廷的征辟,不想出仕就可以辞绝。辛瑷连着两次辞官不受,表现出了他的坚决态度,朝廷也就没有再下任命,改赐给了他不少缣钱。

    辛瑷本是个风流随xing、不在意名利之人,却因为此次的接连两回辞官不受,加上斩杀张角之功,却博得了一个天下知名。

    有人为此佩服他的义,有人为此嘲笑他的傻,也有人为之眼热,羡慕朝廷给他的两次任命。

    羡慕的人里边,刘备是一个。

    广宗之战,刘备率关张等击破了黄巾死士的阵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下曲阳一战,又立有功劳,他本以为此次朝廷酬功该有他的份儿,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了一场。圣旨上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提他的名字,反倒是有好些没有立下什么战功的人名列其中。

    未立战功而却能得朝廷的封赏,不言而喻,自是朝中有人,这些人或为贵族子弟,或为宦者子弟,无一例外,都是背后有大靠山的,甚至有好几个根本就没从军的人名字也在其中。

    刘备名义上是汉家宗室,然而他们这一脉实际上早就成了寒门,他现下是既无名望,又无家声,他的老师卢植又自身难保,朝中没人给他说话,故此虽有功,却竟是不得封赏。朝政黑暗,这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刘备为之不满嗟叹,荀贞却为之欢喜。

    本以为下曲阳一下就要与刘备分别,从此天各一方,不好找下手杀他的机会了,却没想到刘备竟没被封赏,荀贞心道:“这是天赐给我的良机么?”当即去到刘备营中,好言宽解,鼓励他:“贤弟才干杰出,绝非庸人,这次虽未得朝廷封赏,然万万不可气馁。冀州虽大部皆定,尚存黄巾余党,我闻有不少黄巾的余党散逃入了赵国、常山、上党等地的山中,我才德疏浅,今被朝廷任为赵国中尉,心实不安,贤弟若不嫌弃,我愿请贤弟屈就我府中功曹。”

    中尉,如郡都尉,职在讨寇平贼。赵国、常山、上党一带是不久后的黑山军兴起之地,黑山军是黄巾军后声势最大的一支叛军,现在虽然还没有人举出黑山的旗号,但是已经有许多冀州黄巾的余党逃入这些地方,荀贞说自己“心实不安”,这句话倒非谦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