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1章 真才实学(求订阅)(第2/3页)  拼搏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

    马明吃下一口羊肉:“挺好,回头我找人在学校帮你宣传一下,就是你这店离着省大远了一些。”

    吕冬笑笑:“在省大那边也有开店计划,老校区西边于叔不是在为银座建设花园广场店吗?我跟银座达成协议,新店会开在商厦里面。”

    马明问道:“还有别的店?”

    吕冬大致说道:“北园,八一,燕山,西市场,明年的计划,尽可能覆盖整个泉南。”

    “速度挺快。”马明不太懂商业:“怪不得我爸我舅一个劲说你做事能力很强。”

    吕冬说句实话:“没有于叔和马叔,我不敢步子迈的这么快。”

    俩人说着说着,话题又到了考虑和历史上。

    马明问道:“你那边有没有历史特别久远的民俗类建筑?”

    “你又有新课题?”吕冬好奇问道:“之前不是在研究那个张三多?”

    马明直接说道:“我下午要去见的教授,研究民俗和古建筑的专家,全国都有名的那种,在省博物馆挂名,享受国务院津贴,我想考他的研究生。”

    吕冬是个感恩知报的人,马叔虽然从来没有直接出过手,但他站台的意思很明确,于叔那边更不用说了。

    以吕氏餐饮和他目前的实力,帮不上他们,但马明这边,能帮就要帮。

    况且,一个民俗和古建筑方面的专家,如果对吕家村感兴趣的话……

    吕冬想了想,说道:“别的我也不大清楚,我村里有个骨灰堂,太久远不敢说,民国之前就有了,最早建设的年代很早,不过中间因为自然灾害和人祸之类的,好像倒塌过一次,中间进行过一些大修。”

    马明盘算起来:“年前可能没时间了,等过了年,我过去看看。”

    吕冬跟他碰了下杯子:“你什么时候有空,随时给我打电话。”

    喝了点饮料,吕冬又问道:“张三多那个课题完成了?”

    “基本完成了。”马明简单的说道:“那个课题不算难,泉南的一些地方资料能找到些佐证,我还查了不少清末民国的书籍,很多打油诗的原型,其实都来自上面的改编。”

    他举例说明:“就拿求雨那首打油诗来说,泉南图书馆有一份1925年的《时报》,当时寄自泉南的短讯《张宗昌求雨记》称山东苦旱半年,官绅组织祈雨大会,逢张宗昌履新,张也一同参拜。谁知两日后亢旱如故。张宗昌宣言,如期满不雨,将开炮轰天。”

    “于是,当时饱受张宗昌横征暴敛的泉南百姓,代替张宗昌做了这首打油诗,目前流传很广的打油诗,都是建国以后,很多文人强行安排在张宗昌头上的。”

    既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马明就拿出了最为严谨的态度:“张宗昌的女儿张春绥尚在世,前几年刚从一家国企退休,我找人帮忙联系上她,向她做过求证,张春绥明确表示张宗昌没有做过这些诗,就算以张宗昌名义发出的祝寿诗等等,均出自他的部署师爷。”

    吕冬以为,马明做这种课题,道:“这是好货,只要五百块钱!”

    为了证明,少年按下快门,相机运作的咔嚓声响起,接着还有闪关灯在亮。

    似乎生怕别人看到,白帽少年快速把相机收进包里,声音生硬:“新的,五百块!”

    吕冬直接说道:“不要。”

    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朝停车的地方走去。

    白帽少年不死心,又说道:“只要五百块!”

    或许其他人会觉得这是赃物,买下来能沾便宜,或者惹上麻烦。

    但吕冬猜测,那相机八成就是个空壳玩具。

    火车站人流量大,白帽少年也没有盯着一个人不放,很快去找其他人。

    吕冬开门上车,直接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