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峙 伏(第1/2页)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信王朱由检在参加完选妃后,发现魏忠贤对他的态度有所变化,对他行为的去向也关注的更多了,不仅徐应元从魏忠贤那听出了只言片语,勖勤宫的除了徐应元和王承恩没动其他宫女和太监也被换了一波。

    朱由检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也许是前两个月明显违制的事对厂公大人触动太大,虽然表面上还不时送来进供的时令水果表明与以前一样,但接连几次有小太监在他的书房面前探头探脑了。

    他决定潜伏,不再任何违规的事情,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否则自己小命不保;魏忠贤在“伏地魔”那有太多可以脱身的借口,不能不明不白的死在宫里。

    他彻底安静了下来,不必要的拜访取消了,不得不去的也借故脱开了;彻彻底的将自己远离在帝国政zhi斗争漩涡之外,他知道自己还不能沾这些东西;

    同时也开始清理身边的人,慢慢的找出魏忠贤的暗线;令人意外的是在新来的太监中找到了熟悉的名字:高起潜和王德化,经过几次考验发现这两人并不是魏忠贤的(东厂)暗线,他的心里又稍微的好受了些。

    朱由检养成了一个习惯,以前画的的图纸、记得的文字,都由朱由检自己藏在卧房天花的暗格里,随也别想找到;平时直在书房里看书,顺便练练毛笔字,有些特别的东西都是拿到卧房里写了再藏好。

    当然了身体还是要锻炼的,每天早晚各一个时辰,雷打不动。

    就着样日子飞快的过着,一切也是按照历史的模样进行着。

    张国丈先是被告纵奴犯法,然后有人假传中宫旨意释放犯人企图嫁祸于皇后,天启帝为此责备张国丈,将他赶回了老家。

    更离谱的是接着又传出谣言说皇后并不是张国丈的亲生女儿这个闹剧来。

    这边大明朝在闹得不可开交时,辽东传来一件好消息:为祸辽东多年的奴酋努尔哈赤在八月中挂了,京城中有人得知这个消息,还鸣响鞭炮庆祝大明少了一个强敌,果真如此么?

    纵观奴酋——努尔哈赤的一生,算得上明朝末年最杰出的枭雄。

    这个人有勇、有谋、能忍、狡诈、抓住得机会,当然更有野心。

    早年他祖上谋反叛乱,他和他弟被抓入平西伯为奴,有人污蔑他俩活下来是因为他和他弟弟年轻英俊赢得了李成梁夫人的心,还不如说这是大明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的牵制辽东桀骜不驯的女直的一个计谋,只是李总兵没料到自己死后大明在辽东竟如此不堪一战而已。

    李成梁一离开辽东,这位兄弟没羁绊回到了祖宗之地;等到李成梁身死就起兵做乱,讨伐周边与明交好部落,而此时负责辽东事物的总督和总兵没一个有李成梁之才,做了“睁眼瞎”说辽东无事发生。

    奴酋由此东征西战,逐渐统一了女直各部,而辽东巡抚发给朝廷的奏折里竟说他很规矩;不怪朝廷在那几年换了几个辽东巡抚,只怪这些人只会做官,到地方只知道在城里喝酒、把妹,不知道城外早已变了天。

    结果奴酋趁势建国,在1616年建立大金,年号“天命”,以莫须有的“七大恨”正式起兵叛乱并顺利夺取抚顺,随后又继续攻打女直最后一个听明廷调度的“叶赫部”(慈禧的祖先)。

    到这时明廷才知道辽东变了天,匆忙间花费两百万两白银组织了四十万大军攻打奴酋的十万兵马,结果一群明朝版赵括成就了奴酋的霸业。

    战前即未充分侦查,又未做好军事计划,就贸然分兵出击;不是行动迟钝,就是盲目冒进,结果被奴酋一个个击破,留下满清遗族至今还津津乐道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名言;剿匪的明军如同后世解放战争时期的蒋校长成了运输大队长,给穷山卧里的叛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质。

    奴酋打赢了“萨尔浒战役”。随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