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黑 水(第1/3页)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黑水

    新运动和备战在大明如火如荼的开展,让咱们先把目光移到大明最北面。

    外兴安岭是区分勒拿河流域与黑龙江流域最大天然屏障,以北为勒拿河流域,以南为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河有条支流叫精奇里江(现在俄罗斯结雅河),发源于外兴安岭南麓,流经山地、山间盆地、高地平原和结雅—布列亚平原,最后汇入黑龙江。

    其下游与黑龙江的汇集处,索伦部达斡尔左卫的卫所所在地,一座新的城市真冒出地面,这就是新设立的西兴安岭省会海兰泡;两河交汇处那座大型棱堡已修建完成,棱堡内中式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美丽。

    海兰泡与庙街、羽水(现共青城)、伯力、三江(同江)、瑷珲、雅克萨、漠河等八座中、大型棱堡,是大明控制黑龙江的重要据点,也是重要的贸易据点;每年四月到九月半年的通航期,江上来往船队穿梭不断,运送着各堡所需的物资及收到的各类货物。

    经过四年的发展,八座棱堡已建设完成;堡内建有学堂、庙宇、衙门、商铺及住宅,主这些棱堡除了是驻军及屯垦部队的居所,也有不少内地过来冒险者住在里面,必要时还可以成为商队及周围部落避难所。

    每座城堡驻扎的正规部队不多,最多一个连队,配备十来门火炮,主要防卫还是由屯垦的部队承担;这么点人防卫周围部落的叛乱搓搓有余,防止北方的入侵者同样轻松。

    至于为何要将兴安省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独立的行省;主要是区域太广,人口稀少,原省会伯力离外兴安岭实在太远;预示到会出问题的皇帝及时做了调整,将伯力调整为支点,将海兰泡与羽水城变为省会;同时加大移民与建设力度,加强对北部地区的管控力度。

    黑龙江流域布防都这么稀松,一年一次的北部巡视,又怎么能阻止罗斯人对外兴安岭的渗透,更不能阻止不在行政管控区域的勒拿河流域的丢失。

    好在北巡的人才发现罗斯人已渗透到外兴安岭南部,一场有组织的“狩猎”开始了。

    厚重的寨门破了几个大洞,耷拉着脑袋半躺在地上,破洞边没有燃尽的火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终于坚持不住,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变成淡淡几缕青烟消失在空中。

    残破的原木寨墙上挂着几具罗斯人的尸体,兴高彩烈的索伦部人将尸体从寨墙上取下;上下摸索着搜刮一通,将值钱的东西塞入腰包,挥刀熟练的将头砍下,随意的将血淋淋的头扔进一个藤条筐里,再去搬另一具尸体。

    寨内泥泞的地面上,几具无头的尸体倒在血泊里无人看管,凌乱的脚印从大门开始往前延伸着,脚印的尽头是四、五栋低矮的简易木屋;木屋的大门早已不知去向,欣喜若狂的索伦部人正在往外搬着一捆捆貂皮、熊皮、狐狸皮、鹿皮等皮草。

    达斡尔左卫希尔其尹郡王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切,对着身边一位汉人说道:“张营长,这些蛮子已在勒拿河修了三个大据点,倒不像他说的到这边只有一年;现在又要南下,估计勒拿河一带的部族凶多吉少,难怪这一年很少见到他们过来。”

    这位汉人军官,名叫张自忠(详见第四卷《两淮三》),江苏盐城月牙村人,跟随海军陆战队天津旅镇压了盐城盐丁叛乱,被时任旅长王大海保送进北京讲武学院;毕业后加入海军陆战队,被分到驻济州岛旅。

    半年后又被正式分配到黑龙江流域驻守,任海兰泡驻军营长,管理着雅克萨、海兰泡、瑷珲及漠河等四堡,同时也是西兴安岭省的五军都指挥使,即最高军事长官。

    下属海兰泡与瑷珲两堡属于达斡尔左卫(部),首领使希尔其尹郡王;雅克萨与漠河两堡属于达斡尔右卫(部),首领分别为阿尔巴西公爵及拉凯夫公爵。

    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