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粤乱五(第1/3页)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谁都不容易不假,可不要坏了大事,到时那真的是不容易了。

    两广总督坚持己见不愿改弦易辙,想起内心担忧的事,曹变蛟善意提醒道:“杨督,佛山因铁而兴,如今因铁而衰,需小心谨慎为上;粤省各府土改不利,隐瞒漏报颇多,民多有怨言,也不可不防啊!”

    这些都是枝末小事,南方战事如果进展顺利,往南边移民不就解决了地少人多局面!既然内阁默许了,就不碍事!

    胸有成竹的杨肇基不以为然笑道:“多谢小曹大人!不日占城、黎朝使者将进入广州,曹将军期待的机会估计就要来了,就看第四军和海军准备好了没!”

    又一次转移话题,看来总督府对此事还真有准备,但愿不要出事才好。

    如同后世的地方官,两广总督杨肇基也想在晚年多做政绩工程,如荒村重工业区建设、西关里弄改造、沙面岛建设等等,还有就是今天说起的广州两大古迹的维护、重建。

    为了超过前任修通全省道路的政绩,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到工作中去,而依靠当地士绅是必然的选择。

    曹变蛟见总督如此回答,知道再怎么劝说都没用,无奈下山开始着手准备南征事宜。

    两日后,第四军派出的信使开始奔赴各地,整军备战拉开序幕,只得朝廷的正式诏书下达,即可给敌人致命一击。

    军令如下:

    第四军驻湖北武汉的骑兵第四镇,将留下教导营全镇南下,要求于十月底抵达广州府待命;上奏五军都督府,建议由后备第六军调一个骑兵旅补充进骑兵第四镇。

    第四军驻湖南长沙的步兵第十二镇与驻江西南昌的第十五镇,均留教导营守家,采用突袭方式清剿两省边境的土匪再南下,要求再崇祯七年底抵达广州府待命。

    第四军驻广西南宁的第十八镇,则以演习名义往边境地带集结,做好随时出征安南开平的准备。

    命令下达完,曹变蛟留下一个团在白云山军营,自己带着陆军第十镇主力到东莞县虎门一带练习登陆作战。

    驻粤明军的调动,自然牵动了很多人的眼球。

    心怀鬼胎的各色人等嗅到了机会,都抓紧时间布置,等着合适的配角出场,再决定自己在这场演出中“戏份”。

    众“龙套”万众注目中,配角摆足架子讪讪来迟;这位出场立马吸引住大量的目光,不是靠质量,而是靠数量。

    大明南方的这位邻居安南,此次派来三个朝贡使团:黎朝两、占城一,这三队人先后进入南中国海,被南洋舰队带到濠镜核实身份。

    也不知道相互间有多大的仇恨,三队人发现对方时竟立刻开始相互掐架,在大明的地盘上演了武戏“三国杀”。

    邻居间过激的械斗行为,让海盗出生的南洋舰队提督郑芝虎自叹不如;连忙派船把这些“祸害”转交给两广总督府,自己带着船队去九龙岛迎接南下北洋舰队的主力和海军军部的大佬。

    广州城南门外天字号码头,府伊何瑞征带着广州府一干人坐在凉棚里,悠闲的喝着茶聊着天,等着安南使团的出现。

    广东巡防营的军士和广州府的衙役联合执勤,将围观的百姓隔得老远;几位精壮汉子混在人群里,那双眼睛在那扫来瞄去。

    离码头不远的“月海春”茶楼里,靠窗的桌子上摆着份茶点、一壶茶、一只杯,一位精瘦干练的汉子坐在二楼的窗边;看似在喝茶观景,但人确没有半点心思在茶里。

    他是东厂在广州府的负责人,道上依稀有传言流出,有人想对使者不利,以此挑起大明与安南的矛盾。

    看似荒唐可笑,可依他的分析结果,这不是空穴来潮;将消息传上去后确杳无音讯,“大佬”领班去了云南,现在负责全局的司房根本不当会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