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尘埃落定(第2/3页)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消息传到晋宣大时,三地的将官反应不一,有的根本没啥反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现在大明内忧外患,很难抽出几万人去围剿姓秦的。

    有的愤怒不已,尤其是山西都指挥同知窦得康和韦时介等人,私底下还怒骂朱由检昏庸无道,竟然纵容逆贼为祸山西。

    有的拍大腿懊恼不已,诸如王德化和王坤之流,还有宣大两地的众多将官,皇帝这道旨意下来,他们就奈何不了姓秦的了。

    但也有些脑瓜子灵活的,猜得出朱由检的用意,既然强攻耗费兵力,那就施以缓兵之计,若姓秦的受驾驭,则留着为朝廷所用,若无法驾驭,必然会下密旨让张宗衡、许鼎臣、洪承畴或张应昌曹文诏等诱杀姓秦的。

    圣旨和敕-->>

    命文书抵达阳曲的时候,许鼎臣和传旨太监单独在书房里待了足足半个时辰。

    待传旨太监走后,许鼎臣便将杜应堂招来,将一道圣旨、十几封敕命文书和印章交给他,命他前往娄烦宣读旨。

    杜应堂急忙调集一千人马,率兵前往娄烦,路上又反复看了几遍圣旨和那十几封敕命文书。

    皇帝不仅任用秦川为游击将军,还将他麾下的罗大牛、李顶梁、刘有柱、罗八、黄大、黄六喜、赵武、廖三枪、任亮、冯一龙等人任用为把总或百总。

    皇帝的目的,应该是想分化这些人,让这些人成为朝廷命官,都有个一官半职,然后让总督、巡抚、总兵等大官去拉拢这些人,分化秦川的得力干将。

    看完圣旨和敕命文书,杜应堂什么话也没说,只闷头朝娄烦行去。

    他不想蹚任何浑水,不论姓秦的最终结局如何。

    他只是一个送信的而已。

    行了两日,杜应堂便看到了娄烦谷地绿油油的农田。

    这片河谷原本有一万八千多亩地,如今好像又新开垦了不少田地,里面还都种上了庄稼。

    显然,是姓秦的带领百姓开垦出来的。

    行近娄烦镇的时候,他又看到西边山坡上有上千百姓在一条山峪里面刨土,似乎是在修水塘。

    继续前行片刻,他又看到了一群百姓在修路,或扛着锄头铁楸刨土,或担着箩筐挑泥,或牵着骡马拉着石碾在路上来回碾压。

    看到这,杜应堂是惊疑不定,这姓秦的,到底想干什么?

    花费钱粮修水利修路,他到底想干什么?

    正惊疑间,远处忽然迎出来一支火红的人马,约百来个,为首正是那姓秦的。

    杜应堂让他的一千兵马就地休整,自己只带了一百私兵,朝姓秦的迎去。

    “杜大人大驾光临,令娄烦这穷乡僻壤蓬荜生辉啊。”

    远远的,秦川便翻身下马,笑呵呵地走过来。

    杜应堂也下马,爽朗笑了笑“秦大人客气了,杜某不请自来,秦大人不要见怪才好。”

    “哈哈哈哈,杜大人是来传旨的吧。”

    “嗯……秦大人料事如神,杜某佩服。”

    当即,杜应堂朝后面打了个手势,一名私兵便将一个精致的木盒捧到他面前。

    他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幅明黄色的卷轴,展开,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秦川并没有跪,他身后的一百红衣侍从更没有跪。

    杜应堂当没看到似的,只顾着把这道长长的圣旨一溜念完。

    念完之后,他便双手捧着圣旨,一直捧到秦川面前,他身后几个亲兵也将十几个装着敕命文书和印章的木盒捧了上去。

    “多谢杜大人,大人和诸位兄弟辛苦了,来啊,给杜大人和诸位兄弟拿些鞋脚钱。”

    秦川双手接过圣旨,也懒得打开来看,只笑呵呵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