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一十八章 高深莫测的秦大人(第2/3页)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到里面,远远瞧见两座冒着烟的大鉴炉时,杨业兴不由瞪大了双眼。

    这两座高炉,跟他见过的大鉴炉不太一样,主要是高炉旁边还多了两座小炉,一座炉顶几乎封了起来,另一座四四方方,就像一个大风箱,还砌砖连着大鉴炉,也不知是干嘛用的。

    他隐隐觉得,娄烦之所以能炼出品相那么好的铁料,靠的就是那两座小炉子。

    秦川看到他上的神情后,也不出声,只领着他往存放铁料的库房走去。

    精炼炉和热风炉本就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来矿场干过活的人都见过这两个炉子,甚至在矿场四周的山上也能瞧得见。

    但知道里面结构的人只有参与建造的几十个工匠和炉丁,知道炼铁流程的人,只有十几名负责操作的炉丁,知道其中原理的,只有他和严三七在内的寥寥数人。

    娄烦铁的诀窍在于高温煅烧出铁水,然后在坩埚里吹空气搅炼,并加入石灰石等以此来去除杂质,这一套方法可不是单单看个精炼炉就能学到的。

    而且,秦川对炉丁的管控很严格,不许他们和家人随意离开黑山,有重要事情要离开的时候也要有关帝军陪同。

    杨业兴眼睛一直盯着那两座奇怪的炉子,直到秦川将他带进库房。

    他来娄烦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这里有大量铁料,并查验这些铁料的品相是否如一。

    进了宽大的库房,看到堆积如山的铁块,并经由秦川同意之后,杨业兴便拿着西洋镜,领十几个随从在铁块堆里抽样打断,仔细检查。

    秦川也不急,等他抽样查够之后,又领着他出门,去一处露天铁料场继续查看。

    铁场的库房并不多,所以大部分铁料都是露天堆放的,吕梁山区空气干燥,生锈现象并不多。

    在堆积如山的铁料四周转了老半天后,杨业兴按捺不住激动地跑到秦川身边,客客气气说道:“大人,就按先前跟罗公子所约定的价格,您的铁料杨氏商号全要了,鄙人这就派人赶回德州,让商号发运粮食和银两,首批先运二十万斤生铁和二十万斤熟铁,以后每个月再运一次。”

    秦川呵呵笑了笑:“好说,好说。”

    “大人,咱们这就定个契约吧。”

    “好说,好说。”

    秦川呵呵笑着将他领到铁场的公事房,取来笔墨纸砚,当场立下契约。

    二十万斤生铁就是三千两白银,二十万熟铁六千两,合计九千两。

    其中四千五百两会以现银的方式交付,剩下的则用粮食来抵扣。

    粮食价格罗文天和跟杨业兴谈好了,南方和南直隶一带的粮食散卖价格只有一两三钱左右,德州散卖则要一两七钱上下,大宗价格低一到二钱。

    秦川给杨业兴补每石三钱的运费,就按一两八钱来定,四千五百两银子共折两千五百石粮食。

    定下契约后,秦川又跟杨兴业客套几句,然后就让罗文天将他送回娄烦。

    杨业兴虽然很想知道那两座炉子的奥秘,但他没胆子问,更不敢提出看炉子,只乖乖地回了娄烦,然后让人快马赶回德州,通知那边的人发运银两和粮食。

    秦川则在铁场考虑扩大产能的事。

    只一个杨业兴就能吞下一个月几十万斤的货量了,若打通西边叶尔羌,及北边没有投降后金的蒙古诸部的商道的话,一个月再多百把万斤也能卖得出去。

    看来,得尽快摸索转炉炼钢了,用那法子炼出来的可以称之为钢,品质和产量都会有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也得尽快搞半机械化铸造了。

    秦川想用冷轧的方法,制造比广锅更好的锅。

    到时候,他不光要做叶尔羌和蒙古人的生意,还要做欧洲人的生意,把中国制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