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饮马辽河(第2/3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素倒是毫不居功,直说是关羽赵云在正面主战场打得好,才创造了优异的外部条件。
    张飞叹道:“罢了,这次大哥让我驻守屯粮水寨、监视徒河这边,都没捞到多少临阵厮杀的机会,二哥和子龙这会可都是斩将立功,再下去子龙都要升得比我高了。”
    李素哈哈大笑,拍拍张飞肩膀:“朝廷官职有那么重要么?关键是大哥更信任谁。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保护屯粮之地和粮道,虽然不容易出出彩,但不是最受信任之人,如何能够领受?这也是让你磨磨耐性。”
    两人收拾了一番城内,把降卒清点整编了一下,这边的事儿就算完了。
    ……
    四月份剩下的日子,鲁肃和田畴这对搭档,继续深化战后的齐民编户、屯田开荒、以工代赈等等工作,成了刘备军中最繁忙的人。
    糜竺也加足了马力,把糜家全部的船队派来,从辽东湾运粮,为刘备的大业持续提供支持。
    当然糜竺也不可能白干,运粮的过程中就把辽东战场缴获的马匹,卖一些去南方,补贴买大军作战的军需开支。
    不过因为突然涌出的马匹太多,南方市场如今又没有战乱,结果目前徐州和扬州一带的马价都有所回落了,居然只比青州高了两三成。这门生意在今年下半年很快就会变得不划算。
    到时候刘备还是只能把多出来的马匹卖给中山甄家,因为只有甄家掌握了把辽东马卖到雒阳去的商路关系。
    而雒阳如今虽然已经建好了西园新军,蹇硕、袁绍、曹操等人今年三月份时也都刚刚换了新官职,成了西园八校尉。但西园军所需的骑兵马匹依然还有一小部分缺口,也就那儿可以吞得下刘备这边几千匹几千匹的出货了。
    因为糜竺事实上相当于自费担当了朝廷的“水师”角色,也在作战中为确保大军后勤做出了很大贡献。
    刘备自然不吝在各种给朝廷的奏表和给刘虞的文书中,表明糜竺的功绩。
    辽东之战前,糜竺已经因为赞助资金,有了个比六百石的官身,这次更是被破格提拔到了辽东郡丞的虚衔上。
    糜竺倒是不怕落下买官的名声,所以他是大大方方明码标价,让家里人去雒阳补交了几百万差价,然后就安然挂名上任了。只不过实际上的民政工作他也不过问,继续当他的后勤队长,政务就交给鲁肃帮他干。
    糜竺还非常大气地额外给了鲁肃一份工资,相当于鲁肃是拿了双俸禄在干事:一份朝廷给的,一份糜竺给他的加班费。
    幸亏有糜竺的支持,鲁肃的“以工代赈”倒是非常幸运地成功落实了——以工代赈真到了操作的时候,还是非常繁琐的,主要是必须考虑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设定好合理的工价,这样才能确保来做工的人数不会太多,官府的钱粮撑得下去。
    而鲁肃第一次做,就没什么经验,把工价定得跟往年差不多:每人每天管饭、还有额外两升粗粮可以带回去补贴家用。
    这个工钱在正常的年景肯定是不会让人疯抢的,但去年是大灾之年,没饭吃的壮劳力太多了,结果一下子涌来应征的人过剩,足足好几万,而修复城墙和修缮昌黎城内的部分府邸,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只好提前把修大小渝水沿河灌溉渠的活儿也上马,才算勉强消化掉了那么多劳动力。
    因为以工代赈最怕的就是放出了风声之后、饥民涌过来却发现没活干、不收人,那样是很容易造成混乱和民变的。必须来多少安排多少,才能保持稳定。
    要把这几万以工代赈的人养到秋收,结果账目一算,原本如果工钱压得更低、规模更小的话,起码可以多节约一两千万钱。
    等于是鲁肃和田畴的这次试点,又为刘备亏损了一两千万——之前做蓟县县令半年多,钱粮政务不熟,鲁肃也才亏了几百万,如今从掌管一个县的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