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咱不主动打仗,咱只是来修路的(第2/3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来洞主接见(注:演义里诸葛南征时,孟获的小舅子、祝融夫人的弟弟是带来洞主。但因为“洞主”就相当于酋长土司一样只是一个职位,不是名字,所以祝融的父亲、爷爷也是带来洞主。目前这个带来洞主算一世,诸葛南征时那个可能是二世、三世)
    使者传达了要求之后,带来洞主倒也没敢直接杀使拒绝,只是委婉表示“朝廷任李既为太守,那是朝廷的事,哀牢诸部不会反对”,至于未来会不会真的听从李既仲裁部落间纠纷,明显是想打太极拳拖延,等真的有纠纷了再说。
    至于要他们跟征西将军刘备合作的问题,祝融氏族的回答是“天下未宁,天子流离,远人惶惑,不知正朔”,也就是说皇帝都被抢来抢去,不知道皇帝说的话算谁的意思,所以咱只好谁都不听自己管自己的。
    这属于明着没有撕破脸,但其实已经非常桀慢凌傲了。
    临了,他们还找了一句借口,说是“道路不通”,希望李素先把孟尝和高颐干掉,打通到永昌郡西北部的最便利的交通要道,这样他们才好臣服。
    不过,也正因为带来洞主没敢杀害李素的使者,所以使者得以继续去比苏、嶲唐、博南、不韦等县传令结纳。可惜比苏、嶲唐两县的哀牢夷蛮酋木鹿大王、乌戈大王也同样跟祝融氏族一个姿态,不归王化。而动机也果然是因为他们看到“连高颐都还活得好好的,我们怕什么,还是自己做土皇帝没人管更爽”。
    只有到博南县时,才好歹遇到第一个有三万户以上、十几万人口的哀牢白夷族长,朵思大王,肯臣服刘备新封的太守。
    (同理,这里的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和乌戈大王都算一世,诸葛南征遇到的是二世、三世)
    至于到了不韦县后,一切倒是非常顺利,因为李素的使者遇到了李颙一家。李颙已经七十好几,退休多年,听说征西将军带着朝廷印绶来册封他儿子李既接任永昌太守,李颙感激不尽,带着全部儿孙跪拜谢恩,领受封赏。
    而李既也立刻表态,说他听说了李素有邀请臣服的昆明夷蛮王送儿子到江州跟着当世大儒蔡邕的弟子学习,所以他也请李素念在大家都姓李的份上,把他还未及冠的长子李恢也带去,好好接受接受优质教育。
    当然了,李既这么表态,倒不完全是为了交出人质让李素放心,毕竟李家本来就是朝廷派遣的流官,是汉人读书人家,他们是真心珍惜优质教育资源。到江州能拜到蔡邕一门帐下当弟子,那可是多少“学区房”都换不来的。
    幸好李素的使者在来之前就被李素吩咐过,知道这些事儿可以答应,于是就恩准李家所有不满二十岁的少年人,都可以去江州,跟着顾雍念书。
    搞定了这一切之后,李素的使者快马回到孟尝控制的云南县时,已经是二月初了,他立刻把此行出使诸部和笼络李颙一族的情况,跟李素禀报了一番。
    “哀牢夷居然这么给脸不要脸?都督都许了那么多好处了,他们还不肯合作?”听到回报时,居然还是孟尝、孟信兄弟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他们是亲眼看到李素“千里辟毒涉泸水而来”、“造象犁梯田”等神迹的,他们觉得投降李素太划算了,而且李素从头到尾都不干涉他们族中内部事务的管辖权,只要对外听刘备调遣就行,这有什么不好?
    李素反而是见怪不怪了,闻言冷笑道:“果然还是咱的威名和善名都传播得太慢了,不能让那些远人敬畏到骨子里,行,既然他们不服,就成全他们。”
    孟尝闻言,心惊肉跳了一下,连忙表态:“都督可是要武力讨伐祝融等部?我们孟氏愿意……助兵五千人——还请都督谅解我们苦处,去年被景毅蛊惑,连损失带收编,我们已经折损了五千人马了,而且这个冬天忙于劳役兴修,并未与民休息,如今又正是春耕,实在不能多出兵。”
    昆明黑夷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