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1章 来人呐!伺候祢公子考试!(第2/4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认为,科举乃是为国抡才,不可恩谢私门。当年察举旧法积弊,多因被举之人与恩主家族关系盘根错节,做官之后还要酬谢恩主,这才有‘四世三公之弊’。
    当今天下大乱,远有董卓为害,肇始于袁隗、袁绍劝何进招董卓进京,董卓便是袁隗故吏。后有如今袁绍亲自挟持伪帝祸乱天下,而袁绍最初之建基,便是因为故冀州牧韩馥也是袁氏故吏,让冀州于袁绍。
    察举旧法,乃至如今伪朝所行所谓九品官人之法,皆不能杜绝结党营私、以朝廷权柄谋私党。如今圣君贤相在朝,一改数百年结党之积弊,李司空自然要以身作则,考前考后都不与中举之人结交。
    昨日、今日两天之内,陆续有数名从长安赶来的新晋官员想到司空府谢恩,都被闭门赶走了,李司空连名帖都没留下,也没问他们名字,可谓是大公无私!诸位对此事还有疑问么?”
    围观群众一听李素居然是因为这么高尚的节操,才选择这段时间闭门不见客,而非“拒不纳谏”,瞬间就觉得李素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了。
    荆州士人和来荆州的流亡北士,原本因为被刘备统治时间还不久,而且这地方与世无争,所以对李素的印象比较模糊,之前对李素的认知多停留在学术层面,不够有血有肉。
    现在这么一来,大家好歹知道李素的私德也非常高尚,不再是那种假大空的形象。
    当然,也有人多人是暂时不敢相信这一套的,毕竟张松是李素府上的从事,他说话天然就没有公允的立场,谁知道他是不是在护主。
    不过,就在张松说完、公信力还存疑的时候,忽然现场又发生了一些变故。
    忽然有两个戴着方巾包裹的简易竹冠、穿着候补官员袍服的年轻人越众而出,现身说法:
    “张从事说的都是真的!我们俩就是今科北场明算科的举子,八天前考的,四天前成绩就出来了,得知自己中举。我们都是贫寒子弟,若非李司空之法,给我们苦读算学的寒门子弟一条出路,不知得再等多少年才有机会做官。
    我等就想趁着朝廷还未授官的休沐期,来襄阳谢恩。快马日行三百里,三天赶到襄阳,昨天还被闭门谢客了。原来李司空拒绝见我们,竟有如此高尚的考虑,我们实在是惭愧啊。”
    见到有人现身说法,围观群众愿意相信的人自然多起来了,有些荆州本地名士就上前跟他们攀谈、互相介绍交换身份信息。
    那俩帮李素说法作证的新官也不忸怩,趁着这个机会多交点朋友,拿出名刺广泛传看,原来这俩人正是今年北场明算科突围的那俩寒门考生孙资、贾逵。
    说来也巧,北场今年按郡数,一共录取了明算科17人,但其中13人都是世家大族派人陪跑、围标成功的。真正靠着李素的“公平发放考前突击教材”突围的寒门子弟,只有4个人。
    孙资、贾逵最后出来的成绩还不错,他们之前扮猪吃虎假装成绩差装得挺像,估摸着就算大家都没有考前复习,他俩应该也能突围。剩下两个突围的,应该是全靠考前一个月突击复习新的数学教材才突围成功的,要是李素不普卖数学书,那些人估计就完了。
    不管怎么说,孙资、贾逵一看就是还挺会官场钻营的,中举之后居然想到了跟原本察举制那样,私下里找举主谢恩。没想到昨天风尘仆仆赶到襄阳吃了闭门羹,李素宣扬的是“考中的人都是你们成绩好,跟主考官无关”。
    而事实上,李素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大公无私,另一方面也是他早就算到了,故意不想跟孙资、贾逵这些人走太近,不希望给这俩人烙上“李素门生”的标签。
    因为李素很清楚,今年第一批不择手段突围的寒门举子,私德多多少少都有问题,至少也是有点“背信弃义欺骗世家”。
    李素对这些人定下的原则就是利用他们跟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