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4章 迟必有变(第3/4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宜城以上的汉水中上游,李素根本没有部署任何刘备阵营此前数年内新造的战船,所有的战船都是靠刘表归顺时收编的。这些船和装备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
    倒是洞庭湖上游乃至湘江口,我一直摸不透甘宁有隐藏多少实力,毕竟那些地方,才是刘备已经经营了至少三四年的嫡系地盘,一直听说他们有准备战船,后来鲁肃去了交州后,更是有诸多新的准备。
    但是,我军在江陵一侧有七万人,甘宁就是藏了再好的船,也无能为力的。这个冬天,就算我们遇到变故,以江东子弟人人会水性的底子,七万人拧成一股绳,还有充足的楼船斗舰、连弩投石机,以长江之辽阔,光明正大走江面还怕不能撤退么?”
    如果不是遇到今天这个断航的突然变故,周瑜是绝对不会把“沿着长江撤退”这个问题想得这么细节的,因为他从没想过吴军会面临这个最窘迫的选项。
    现在么,他至少肯彻底认真警觉起来。而警觉的后果,依然是觉得这条底限绝对可以坚守住!无所畏惧!
    “好,就这么分兵。”孙策果断拍板,随后转向黄盖,郑重托付:
    “黄老将军,那这个冬天,东线汉水防区的两万兵马、十艘斗舰八十艘走舸,还有竟陵城和汉津口等处防区,就全部托付给你了!
    隆冬之际,用兵不便,就算看似有机会,也别轻敌冒进。只要把部队安安稳稳固守住,再多拖两个月,明年春暖凌汛、河水上涨,便是我们再次用武之时。”
    黄盖拱手领命:“主公放心,但有末将在,定让东路汉水两万兵马无恙。”
    ……
    孙策作出分兵应对过冬的决定后,部队的调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两三天之内,对面与之相持了很久的赵云、黄忠等将领,也察觉到了其中变化,并且快马信使回报给了坐镇大后方襄阳的李素。
    没错,李素这种骄奢淫逸之人,怎么可能在激战风险尚不明朗时,就提前在野外军营中连着驻扎几个月、忍受风沙寒冷呢?那不符合李素的人设。
    这世上也没要求司空这样位列三公的文官,得跟将士们同甘共苦的道理——历史上的诸葛亮身为丞相能够做到,那是诸葛亮自己高风亮节,但不能作为普遍要求。
    李素当然是在襄阳城里,每天觉得冷了就泡泡,吃吃火锅,悠闲地过到腊月的。
    而且他也不是白吃白喝,留在襄阳这段时间,他可没少操心那些一拉一打的内部人事工作,平衡今年新提拔上来那些科举官员的前途,这些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赵云的军情送到后,李素难得地保持了几分紧张,仔仔细细亲自看完,都没找从事帮他念。
    “终于到了这一步了,看来,孙策是被彻底堵死了北面夏水-汉水这条路,他的主力就算想走,也只能孤注一掷走长江主干航道了。
    既然如此,甘宁在巴丘,只要想拦截求战,就一定可以逼得孙策周瑜全军压上与之决战。咱那些最后的杀手锏,也该拿出来,一次性给他们点儿痛快看看了。
    唉,周瑜,要怪就怪你太爱抄袭,我军两三年前拿出来的装备,都被你学走了,连我军今年年初才拿出来的水战防火攻的小战术技巧和配套的器械,也被你学了。
    咱只好把大招憋久一点,憋到有把握把你们一锅端的时候,再拿出来了……虽然此战之后,这些东西依然免不了泄密,被天下诸侯模仿。
    但没关系,因为这一把的红利,很可能让大汉朝疆域内,再也不用考虑‘如何在长江上打水战’的课题了。抄就抄吧,抄了也没地方用了。
    总不至于曹操执着到抄了我的新战船新战术配合,拿着这玩意儿去渡海打曰本吧。”
    李素得意了一会儿,让女奴大桥帮他擦干泡澡,换上清爽衣服,又点起一炉兽炭取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