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3章 穷寇必追(5)(第1/3页)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本李自成的计划是要伏击官军的主力步兵,但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他的计划被偏移了。

    这个小小的意外就是他低估了官军夜不收的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侦骑都能叫夜不收,夜不收专指的是大明辽东边塞的侦骑兵。

    大明的边防,是按照城--关--堡的布局来布防的,城即使长城,关即是锦州或者宁远这一类的坚城,亦或者是居庸关、山海关这一类的;而堡即是堡台,也就是最基础的边防哨所,而“夜不收”就是驻守在堡台内的侦查哨兵。

    因为条件险恶,真正的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朝不保夕,能在辽东担任夜不收的,都不是一般人。而夜不收的选拔自然也就极其严格,史载:“夜不收须是有胆之人方可担任,耳目聪明,身手矫健,骑**良,熟悉地理。每临敌,暗行刺射,无不中者,方可收之为夜不收。”

    夜不收不止是侦骑兵,同时也兼顾了一部分特种兵的职能,在深入敌境、敌我相交的情况下,必须能做果断的处置。

    最初,明军夜不收对付蒙古人时,还不落下风,但当建虏崛起后,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辽东穷山恶水,到处都是蛮荒,为生存,从野兽嘴里抠食,建虏人少小就练就了强健的身体和出众的箭术,比明军士兵高的多,又心狠手辣,不管从最远的萨尔浒之战到最近的松锦之战,只要建虏侦骑使出全力,明军的夜不收就会完全被压制,很难收集到建虏的情报。

    也因此,朱慈烺才会下定决心在京营之中建立一支强大的夜不收,虽不敢奢望超过建虏,但起码要有一定的抗衡能力。而经过将近半年的训练,在老将董朝甫的带领下,这一支百人队的夜不收已经初具战力,这一次开封之战,不论前期的侦查还是后期的跟进,夜不收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将流贼动向掌握的清清楚楚,唯一的一次失误发生在贾鲁河畔,凌晨时分,李过带队突袭洪德亮队,董朝甫的夜不收布置在了开封方向,没有能够提前侦查到。

    太子虽没有责怪,但作为夜不收的首领,董朝甫还是颇为自责的。

    董朝甫今年五十五岁,须发斑白,满脸红光,崇祯二年,他就已经是参将了,多年的沉潜并没有让他体力和战力出现颓败,反而越发的弥坚。和营中的那些年轻将领相比,他资格最老,但却也最是沉默,除了练使张家玉,他几乎从不和其他人说话。哪怕是太子问话,他也很少多言,众将都说他是一个怪人,只有太子知道他所图的是什么。

    一完,刘芳亮就腾得一下跳了起来。

    疾步来到最前沿的河沟里,他清楚的看到,漆黑的黑色之下,几支火把越来越近,隐隐听见马蹄声。

    刘芳亮脸色凝重,作为伏兵,最怕的就是被敌人提前发现,既然这几个人举着火把向这边来了,不管是不是官军的侦骑,都不能让他们活着离开。“弓箭准备~~”刘芳亮小声下令,立刻,五十个弓箭手张弓搭箭,瞄准越走越近的那几个身影。

    一百五十步,一百步……

    其实一百步已经进入弓箭的射程了,但刘芳亮迟迟没有下令放箭,他要等几个人走的更近一些,然后一举射杀。

    正在搜索前行的董朝甫忽然站住了脚步,远望前方的漆黑。

    沉潜的这十几年,他经常望着大山发呆,一个人独坐到天明。对夜晚该有的声音和气息实在是太熟悉了。

    但前方的黑暗太静了,没有虫鸣,没有鸟叫,连风声好像都停止了。

    这不正常。

    董朝甫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

    几乎在同时,黑暗里忽然有寒光闪现,隐隐有锐器破空的声音。董朝甫瞳孔骤然收缩,大吼一声:“快撤!”一边吼,一边转身跃步,闪电般的跃上马背,拨转马头,狠狠一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