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1章 我非常人(第2/4页)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意思。

    刘文秀同样被剥夺了兵权,以预备千总的身份,进入京营讲武堂,学习军略战术以及各项武备,一年之后,视成绩再行任命。

    至于随着李定国和刘文秀归顺的两千人马,一如朝廷对左营的处置,先是精简老弱,裁去三分之一,以路费遣散,然后用京营之法选兵,选出一百精锐,由窦名望为把总,成为正式京营之兵,跟着进京。

    剩下一千人,则由马士英接收,打散了,编入各营新军,成为辎重兵或者是屯田兵。

    命令一下,立刻执行,没有什么含糊和推诿的。

    对朝廷的处置,刘文秀心中微有不满,但却也无可奈何。

    ……

    张献忠被凌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天下。陕西,河南,陕西,湖广最为张献忠所害的四省之地,到处都是欢腾,这个大恶贼,终于是死了啊,当然了,痛恨官府,对张献忠鸣不平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人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一些被官军打撒,仍然流窜在各地的流贼残部,在李自成张献忠先后被剿灭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很难再掀起大风浪了。

    ……

    沈阳。

    得到明国传来的新消息,尤其是得知李自成和张献忠先后身死之后,多尔衮脸色凝重。

    这么多年,他清国屡次入塞,一来是为了抢掠青壮,充实钱粮,壮大自己,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策应明国国内的流贼,令明国无法全力剿除流贼,如此就可以持续消耗明国的国力,但现在,他清国的两个长期战略,都已经无法继续了,两次入塞的失败,不但耗损了相当的兵马和钱粮,给他们造成了阴影,也令他们的入塞之策受到重大挫折,短期之内,已经无力再入塞,现在明国流贼又灭,内忧消除,以明国的体量和新君的魄力,明国应该很快就可以恢复元气了。

    到时,清国的末日就到了。

    “蒙古……”

    多尔衮心中清楚的知道,以隆武的聪明,暂时还不会向大清发动进攻,隆武要做的,一定要首先剪除大清的羽翼,也就是塞外蒙古。去年年前,张家口塞外三部忽然倒向明国,令满洲蒙古同盟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缝,虽然在大学士刚林出使蒙古,强力安抚,并送去大量的粮食布匹之后,哈刺慎,喀喇沁等蒙古各部渐渐安稳起来,但多尔衮知道,张家口塞外三部一日不除,这种局面就一日不会长久。

    蒙古局势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清不进取,必为明国所得,因此从去年年末到今日,多尔衮筹集粮饷,一直都在为征伐张家口塞外三部做准备。但想不到就在此时,李自成和张献忠覆灭的消息先后传来。

    如此一来,隆武再无牵挂,必然会全力针对蒙古。

    对大清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传洪学士……”

    多尔衮道。

    现在之下,洪承畴已经是多尔衮最重要的谋士。

    “嗻。”

    ……

    就在多尔衮和洪承畴商议对策的同时,就在江西瑞昌一带的群山里,有四个人正在艰难跋涉。

    已经是午后,所有人都累的抬不起步,只有领头的那个瘸子依然是精神抖擞,虽是一个瘸子,需要拄着拐杖(鸟铳),但他行进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比他人慢,眼见前方山势渐渐缓和,远处似乎有炊烟,他精神一震,拄着鸟铳快步登上旁边的一处小山坡,登高一望,忍不住惊喜的叫道:“出来了,出来了!”

    三个随从都是惊喜,急忙也登上小山坡,然后所有人都是狂喜,甚至是激动的流下泪来。

    一个月,从最开始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四个人,他们终于是走出了这一片的大山。其间的辛苦和惊惶,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他们心里最是清楚,几次都差点放弃,若不是带头的三将军刘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