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谢玄震惊(四更)(第2/3页)  大魏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冉明还没有上前,谢安门上的门子就道:“小郎君可是来求见安石公?与之清谈”

    冉明道:“正是!”

    门子道:“安石公所长者道、儒、玄、佛,精音律,善行书。不知小郎君所长几何?”

    冉明哑然失笑,看来想见谢安不易,必须先过初门考核。冉明倒也坦然相对。道:“儒亦可、道亦可、玄亦可、佛亦可!乐亦可、书亦可!”

    “呵呵!真是好大的口气!居然胆敢称自己博学多才。无所不能,吾倒要见识一下何人有如此高才!”

    仪门转角,就见一白衣少年。白

    衣少年看上去十来岁,个子远比冉明矮,倒是和刘牢之差不多,额广鼻挺,眉长目秀,有一种端凝静雅之气,除了肤色稍白之外,论风仪之佳,不在冉明之下。

    白衣少年看清冉明,嘴里道:“是你。居然是你!”

    冉明这才回想起来,昨天自己在曹娥江边,用二胡弹奏一曲,结果就引来一个少年,上来就趾高气扬的道:“你是哪家子弟?”

    冉明见他态度傲慢,失礼之极,就扭头而走。

    冉明道:“一片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白衣少年态度依旧冰冷如初,不咸不淡的道:“若想进门,也不是不可以,先回答我三道题,若是通过,自然大开仪门,热情迎接,若是通不过,就从哪里而来,回哪里而去!”

    看着冉明射来咄咄逼人的目光,白衣少年不闪不避的道:“规矩向来如此。若不愿,算是不能通过!”

    冉明双手背负,昂首阔步,向前迈出三步,停止道:“请出题?”

    白衣少年又问道:“道不远人不可以为道,出自何处,何解?”

    冉明一愣,多亏了冉明办学而书院,其中就涉及了论语,然而这个提问有点刁钻古怪,这并不是论语中原原句,而是后来自宋代整理出来的《中庸》本来原文是“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大道必须亲近于人,若是离了人的宗旨,则不能称为道,这里的道自然不是道家的大道,而是天道,意即顺天应命的道,其实也就是儒家的主旨,所谓兼济天下、施行仁政罢了。

    冉明暗暗惊讶,这个白衣少年,看上去年龄比自己还要小,第一题问正宗的儒学范畴。冉明毫不犹豫的答道:“出自《中庸》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子说:中庸之道原本众未离开人,假如有人为了从事中庸之道而远离了人生,那就不能称做道了。何谓中庸:程子说:不偏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路。”

    白衣少年,见冉明年龄不大,心中顿时就了一较高下的心思。他刚刚学了中庸,没有想到冉明不假思索,直接回答出来。

    白衣少年脸上露出一丝不甘之色,愤愤不平的的道:“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识倒也难得。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解?”

    听到这话,冉明暗暗惊讶。

    这个白衣少年身高不足六尺,按照后世的习惯,他应该读小学。没有想到他第一问是《中庸》,第二问居然是《礼记大学》中的名篇。

    这句话其实和佛家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有异曲同工之妙。须知人的念头如同海浪,一波一波,往来不歇。就在你看这段文字的时候,脑中已然转过很多念头--如果你能够止住自己的大脑,使之不再胡思乱想,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定”。当你能定后,自然晓得什么叫做“静”、什么叫做“安”、能得到些什么了。

    冉明淡淡的笑道:“懂得极高的境界然后才有坚定的志向,有坚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够心静,心静然后才能够安泰,安泰然后才能够细虑,细虑然后才能够得到高的境界……”

    说到这里,冉明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