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七章 被官方diss的乾隆爷!(第2/3页)  娱乐之唯一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哈哈哈哈~~~!!!”

    “盖章狂魔!”

    “王羲之都被你给气活了!”

    观众们的大笑声中,面对先贤的怒斥,王凯饰演的乾隆皇帝方了,委屈巴巴的连忙解释道是为了让后世更容易理解先生的法。

    话音才落,又被王羲之怼了回去,

    “那你在人家黄公望先生的画上题字,也是为了让后世看得懂?”

    紧接着黄公望就出来了,自然是出来打脸嘛,连连叹气说道,

    “那还真麻烦您了,看来老夫的画实在是太深奥了!得题五十五处后世才看得懂啊!”

    这就又是另外一个梗了,《富春山居图》上乾隆题跋五十五处都不算最大的笑点,重要的是,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没想到,第二年地方官员又呈上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二者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但乾隆爷多英明呀,经过他的鉴定之后,真品就被任性的乾隆爷扔进了库房,捧着赝品乐呵了一辈子。

    要不是那幅真品画得实在“逼真”,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乾隆皇帝也不忍心丢弃,收藏与内府之中,《富春山居图》真迹怕是我们永远都见不到喽。

    不过倒也因祸得福对吧,没有被皇帝在画面上题词赋诗加盖印章,保留了“干净之身”。

    你丫的连真假画都分不清,自己都没看懂,还敢说是为了让后世更容易理解?

    黄公望袖子一甩,小弘历瑟瑟发抖,委屈巴巴。

    以前的各种电视剧里,也经常会说乾隆喜欢不懂装懂,总爱拿赝品当宝贝,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同样遭受这样待遇的还有北宋山水画大宗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但是乾隆皇帝收到了两幅臣子进献的古画。这两幅画题材一样,都是山川行旅;作者一样,都号称是北宋山水画大宗师范宽的真迹;甚至连画面也一模一样:一座气势雄浑的大山居中而立,一道瀑布飞流直下,一支驴队穿行在山林之间,远山近水扑面而来,不愧是名家手笔。

    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笔法风格,一幅略显古朴,一幅略显清丽。这两幅画明显不是同一个人画的,那究竟谁真谁假呢?

    也许乾隆皇帝是个小资,最喜欢有点小清新的感觉,于是他大笔一挥,把笔法清丽的那幅定为真迹神品,然后在画面上各种盖印题诗,留下各种“乾隆到此一游”的痕迹,无端破坏了画面的和谐。

    另一幅既然是假货,那么只能列为次等,免去了被乾隆题诗黥面的酷刑,放入库房,从此无人问津。

    但真品就是真品,真金不怕火炼。近代第一个意识到溪山行旅图价值的是徐悲鸿先生,他从艺术的角度发现了这幅画的不同寻常之处,直接把溪山行旅图认定为故宫第一国宝,说此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是“吾所最倾倒者”。

    即便如此,当时也没人敢断定这幅画才是真迹,哪怕有近代中国美术第一人徐先生从艺术角度发现了它的不凡,直到后来,台北故宫研究人员发现了画上有范宽隐藏在画中的签名,《溪山行旅图》真品这才得以“沉冤昭雪”,当然没被乾隆皇帝加盖,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时至今日,那幅被乾隆钦定的真迹已经被戳破了画皮,是清朝初年仿造的赝品,而另一幅所谓的假货则是货真价实的北宋范宽亲笔,中国山水画第一名作,如今它已经是台北故宫天字第一号的镇馆之宝。

    所以,只是王羲之和黄公望两位先贤出来怼乾隆皇帝怎么够?

    苏落华丽丽的在剧情里再加了一个范宽,三位先贤还不够,一句“你要做这么个瓶子,你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