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8章登科之喜(第2/3页)  最强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喜同喜!”李柏然和王富贵两人连忙致谢。

    别人上门祝贺,自然不能晾着,王富贵和张翠花立刻给对方发红包,只要是来的,每个人都有,反正自己女婿中了进士,这是喜事,王家也不在乎这些银子。

    得知女婿高中,王富贵特意让人换了好多铜钱,为的就是打赏前来道喜的人。来的人越多,说明王家在左邻右舍就越有面子。

    前来报喜的人,真是络绎不绝,送走一波,又会有下一波。等到都打发走,天色已晚。

    “柏然,你能高中真是太好了!十年寒窗苦读总算没有白费,我们家傲瑜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张翠花高兴的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李柏然,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恭喜姐夫!”

    “贺喜姐夫!”

    “也恭喜大姐姐!”

    王大锤的几个姐姐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给李柏然和大姐王傲瑜道喜。

    大姐摸着自己的肚子,脸上满满的爱,柔情似水的看着自己的夫君,既是崇拜又是骄傲。“夫君,既然你高中了,那赶紧写信回家,让公公婆婆也知道了高兴高兴。”

    “对对对,是得赶紧给亲家写信告诉他们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张翠花赶紧赞同道。

    “这个不急于一时,老家离长安那么远,就算是现在写那也得明天才能托人捎回去,我们先一起好好的替我大姐夫庆祝一下才对。”王大锤笑着说。

    “行,就按大锤弟弟说的办,咱们一家子好好的庆祝庆祝。”李柏然闻赶紧说。

    孔文华和王雪梅一家也前来道喜,毕竟王家在长安城里的亲戚也就他们一家,所以知道消息之后,特地过来祝贺。

    俗话说得好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王大锤的任务既然是将神医孙思邈收为己用,那他自然得了解这位神医的情况。

    好在这位神医孙思邈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后世的人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王大锤曾经也看过关于他的记载,所以对他的基本资料也算是一清二楚。

    虽然历史记载不尽详细,可是最起码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让他对这位神医孙思邈能够有一个初步了解。

    据历史记载: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和。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