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2页)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京皇城政事堂。
    自搬迁至洛阳后经过三月有余的调整过渡朝廷上下终于彻底稳固下来各项工作铺开有序地管理处置着军国大政。
    虽然换了个地方但政事堂仍旧作为大汉最高的权力机构而自入秋以来朝廷所面临最大的也最重要的唯有两件事。
    其一是陕、怀、晋、绛几州的灾情这些年大汉各地各种灾荒就没断过去年中原雨灾几年换了个地方发生旱灾。显然太平盛世也难以阻止天灾的发生不过在救灾、赈灾的事务上朝廷上下都已有充足的经验以及一整套的赈济流程照着章程办事即可。
    再加上晋、陕地区这些年灾害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此前也有不少官员因为赈济不力抑或处置不当乃至借机牟利从而遭到极其严厉的惩处。
    因而此番在朝廷西迁至洛阳的头一年受灾地区的官僚们都十分卖力不管是为自己的名利还是真心为黎民百姓都是恪尽职守。
    而结果便是此次旱灾虽然波及数州却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饥荒这既是官员们得力也在于义仓的完备可以及时调控赈济。地方的御史、按察以及朝廷派下去巡视的官员上报的口径都差不多灾情得到控制后政事堂还特地下制褒奖了几名赈灾得力的官员。
    第二件事自然是讨伐大理的事情了。毕竟是开宝年来朝廷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从表面上来看几乎比得上当年平南的。
    对于此次南征朝廷内部自然也不是统一意见的哪怕有刘皇帝决议再加上新拜相的赵普操持。
    上下非议颇多有大理卑辞交好的缘故毕竟人家前脚才携重礼入贡以表诚意而大汉转身就翻脸大举入侵吃相有些难看赤裸裸的霸权主义。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在大部分人觉得朝廷投入那么多兵马钱粮在西南掀起这样一场灭国之战不划算。很多人都拿天宝末年大唐与南诏之间的战争来类比说事甚至有不少借古喻今的诗词被创作出来
    就这些年刘皇帝的作为来看好大喜功开边未已这些标签也是能贴到他身上的。不过地下的议论再多却不能改变朝廷大兵南征的事实前方作战后方支持各项工作都是有序地进行。
    舆论对于刘皇帝而言无足轻重基本不加理会。毕竟到如今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越来越少了而一些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也只能等待后世的人去解读了。
    相比之下最受影响更觉压力的只有一人赵普。他拜相可不是什么人都服气偏偏是他最支持刘皇帝南征又主要负责协助太子处置南征后方事务。
    自然而然的吸引了不少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如果南征成功了也就罢了倘若有什么差池或者无功而返、损失重大甚至干脆大败而归那么朝中的舆情才将真正爆发。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敢去针对皇帝对皇帝的决断翻旧账马后炮指谪对赵普则就不一样了。
    赵普可是个成熟且异常精明的政治家对于自己的处境也看得清楚因而深感压力。如果南征真的失败了朝中需要一个负责背锅之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那么他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拜相不足一年就被罢免的
    当然有这样的危机也代表有什么样的机遇。南征之事如果办好了成功了那他在朝堂上也就站稳了宰相的地位也就彻底巩固了。
    赵普也是权衡过利弊的最差也不过回家再赋闲一两年而复起的机会绝对会有。这样的选择对于赵普来说并不难做。
    进入九月的洛阳天气已然很凉了所有人的衣裳也都加厚了。政事堂内今日当值的正是赵普做在书案上埋头批写着各部司上奏的公文。
    一张舆图挂在边上一高一矮一壮一小两道身影立在前边乃是太子刘旸以及荣国公赵匡胤。
    挂着的自然大理地图了从图上看端是偌大的一片疆域了。当然比起经过多年修补更制并且越发精细的大汉诸道州舆图这份地图可太粗糙了。
    连疆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