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2/2页)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面话倒也不需时时挂在嘴上我了解你的忠敬孝心!”
    当然刘皇帝话虽如此但刘旸却仍旧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并不当真也不敢当真。越是了解刘皇帝也就越不敢有任何的逾越。
    外界人人都看到刘皇帝对太子的信任与看重一副完全放心的态度一心一意要把江山社稷传到刘旸的手上。
    然而当太子还是实权太子还是刘皇帝这样刚强雄猜的肇业之君的太子还能十数年如一日保持这份信任与融洽的关系能做到这一点又岂是容易的?
    刘旸感怀刘皇帝的信重同样也敬畏他的权威为人处事举止言行往往极有分寸这些才是他十数年太子之位不动摇的根本原因。
    “回京之前收到公文通报岁末大朝朝廷有意对吏治展开进一步的整肃儿以为此事当为朝廷一大政。
    如今大汉大汉战略收缩止戈修政养民生息国家也已经从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安治。吏治自是治国第一大政不只是打击贪腐还需对人才选拔、官吏品德的教育有所重视。
    儿此番东巡视察两河州县观察地方官吏虽不至糜烂但懒政、怠政之象已显这是个极其不好的现象朝廷吏政之策也当跟进调整。”
    “另关于天下吏职人员朝廷或许该拿出一套完善的管理选拔办法。吏员之中实不乏能才干吏但多受限于职份升迁困难科考固然是一条难得的上升之道但终究困难。
    儿在郓州遇一捕吏一任十五载维持治安捕拿罪犯兢兢业业却始终难以突破吏职限制。儿亲自考察确是位能才干吏因予以提拔。
    然而我能提拔此一人对天下数十道、上千州县中那数以万计的吏职人员却难以做到一一提拔。
    因此儿认为朝廷还当视情况而降下恩典与天下职吏以一个选拔升迁的途径既为朝廷选拔更多能干之吏也对那些长守本职而难得晋升的职吏进行安抚。
    需知小吏微末确实朝廷治理政务管理百姓的重要臂助”
    “”
    “耿国公(时任河南布政使武行德)曾言棉料棉布已然成为民间最有效最耐用的御寒之物流传渐广只是迫于产出于普通百姓而言价格仍旧显高昂。
    朝廷推广棉花种植、棉物制作已有近十六年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儿以为可以再调整政策于诸道州适宜之地继续扩植提高棉布产出以期解决天下百姓御寒之苦蔽体之忧”
    刘旸又向刘皇帝汇报着东巡见闻总结当然比起过往这一次有了更多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提出的一些建议也更加符合当下大汉的国情。
    见着这个越发自信从容的儿子刘皇帝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不过看起来反应比较平淡完全不似当初谈及政事便神采飞扬的样子。
    “喝口茶!”刘皇帝示意了下。
    待刘旸润了润嗓子还欲再作讲述时刘皇帝止住他态度依旧温和道:“你的这些想法与建议我没有意见但该不该做如何做如何把控解决过程中的问题还需有仔细的筹划。这些事情你去找赵普有他把关即可!”
    刘旸有些意外既意外刘皇帝的态度也不由暗思刘皇帝对赵普的信任已然到这个程度了?
    不过还是恭敬应和了。大概是注意到刘皇帝面上的疲惫刘旸主动请辞:“爹若乏了儿臣等便先行告退以免打扰休息!”
    “无妨!”刘皇帝摆了摆手道:“需要休息的是你们这一路也千里迢迢舟车劳顿过节了回去休养一阵。”
    “多谢爹关心!那儿臣便告退了!”
    “先去坤明殿探望皇后!”刘皇帝这么交待一句。
    “是!”这一点实则根本不需要刘皇帝提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