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章 鲁人性格(第1/2页)  末代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翻看古代山东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看‘毛.线、中.文、网每当外敌侵入山东,在山东境内的正规军往往很快被击溃,或者经过短暂抵抗后直接投降。而在之后,山东各地的民间反抗的力量却快速崛起。他们以几百人为一股,上千人为一簇,不断起义反抗,舍生忘死,不计损失的抗击外敌。

    这样看起来矛盾的两面性,在整个中国也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实际上,这样独特的现象是由山东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山东人的性格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主要的矛盾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来去自如,攻势如风,在与步卒的对战中,占着绝对的优势。而农耕民族,除了少数强盛的朝代,大部分时候采取的都是守势。他们所能倚仗的只有武器之利,地形之优。大部分时候,燕云一带是抗敌的最前线。而一旦燕云失陷,往往是退守河南,只能依靠黄河天险以及一些坚固的城池来御敌。

    山东地处偏南,作为北京、洛阳、开封等这些常为都城的辅翼,大部分时候它是作为后方来使用的。每当前方发生战事,山东之兵便前往支援,而关乎国运的决战之地就是这些地方。一旦燕云之地失陷,黄河天险失守,整个山东便像一个被掏空身子的巨人。大部分山东正规军随朝廷主力战死在外,损失惨重。而留守在山东兵卒的少之又少,还大部分是当地驻兵,战力十分有限。

    而山东的地形,中西部以平原为主,无险可守,却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大约占了山东总人口的六七成。wap.kanmaoxian.com但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力。而原本留守的那些正规兵卒数量太少,面对已经击溃朝廷主力的强大骑兵,根本没有反抗之力。中西部失陷之后,依托中东部山陵纵横的地理特征,尚能抵抗。但这些地方往往土地贫瘠,人口稀少,驻兵比中西部更少,根本左右不了整个山东的局势。

    因而,山东的正规军不是不抵抗,而是抵抗不住。

    但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风鼎盛,百姓多看重忠义二字。但这个忠未必完全是对朝廷的忠,更多是对文化的忠,对华夏血统的忠。义有对国家的大义,同时也有另一层的对个人的小义。他们重情义,有血性,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之风。但这样的风气,往往让他们效忠于的某个个人。因而在山东,多出现梁山好汉那样的任务,却很难形成像秦人那样完全以法令行事,而最终形成像秦那样的强大帝国。

    山东多山多陵的地形特征导致有些地方十分贫瘠,百姓困苦,因而极具抗争精神。在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以及山东人性格的催化下,这些普通百姓在山东沦陷后,这才舍生忘死,抛弃身家性命顽强抵抗。

    但这种抵抗力量分散,在大势面前往往以悲情收场。但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告诉天下之人,鲁人不负华夏。

    刘泽清叛明,月余时间便掠取大部分山东州府。除了其拥有绝对的军力优势外,还因为大部分山东人认同他山东人的身份。而他采用的策略也有可取之处,他对境内的各藩势力,分化拉拢,只是表面上享有统治权,而不剥夺底下人享有的军权。内部的复杂派系,使刘泽清所拥的真实实力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强,却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掌握了山东的大部州府,成为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忽视的一股巨大势力。目前,除了一个沂州,整个山东已经落入刘泽清手中。

    沂州为鲁南重镇,在古代被称琅琊,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但因为它的位置较为偏向东南,临近莱州高密,相对于将本营设在济南的刘泽清而言,它的位置便没有那么重要了。因而在分地盘的时候,刘泽清将它画给了新归附他的王俊,而将青州较为富裕的淄博、益都等地尽皆交给了自己手下的将领郑隆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