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老道(第2/3页)  山河代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多,于是让仙鹤背着他往东而飞,去海上寻找续命的丹药去了。而幸存的仙人凡民,感念叶斯人的恩德,在山中修筑了黄鹤楼,既是纪念仙人,又能镇压妖邪。

    可谓是:斯人已乘仙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偌大的谷场一片安静,村民们见老者久不说话,才知故事讲完,“啧啧啧”的回味了一会儿,有人茫然问道:“世上真的有神仙吗?”

    老者咳了一声,说道:“那是自然。人间之上有诸多神灵,掌管世间万事。东有玉皇大帝,每日用玉辇载着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有王母娘娘,夜晚使青鸟衔着太阳回到东方。北境有玄武大神,支撑着天柱不倒,妖魔鬼怪就祸乱不了人间;南疆有龙王老爷,管理着江河湖海的禽兽鱼虾,风调雨顺,人们才能安心生产,安居乐业。至于电闪雷鸣、风雪雨露,乃至山川河流、土地灶台,都有神仙各司其职;中原各地界都有仙人门派坐镇护佑,人间方能不乱。”

    有个村汉插话道:“正是正是,那年我们出村寻活干,在山上遇到一只大虫,力气又大动作又快,几个好手都被那禽兽咬死。眼看我们剩下的人难以幸免,幸好经过一位下山的道爷,把剑丢出去飞到天上,道爷手指这么一转,那大虫的头就被割下来了。我们正要上前参拜,结果那道爷原地就那么一转身,就飞上天不见了!”

    他边说边比试,手舞足蹈,人群中不断发出“哇”的惊叹,老者抚须含笑不语。

    这时有个苍老的声音响起:“王麻子,我家的苦娃子就是那次...去的吗?”

    听到这话,那村汉局促起来,小声道:“可不是吗...”

    “那你们回来的人为何都说他是失足掉下山?”苍老的声音透露着一丝悲凉。

    “我的大爷,”村汉争辩道:“苦娃子身子都被大虫吃了,你叫我们怎么给村里人交待?说是神仙搭救怕你们不信,再说我们自个也是好多天都找不着魂...”

    人群里一声叹息,这村外的世界十分凶险,每年出去的人十个只能回来八个。虽有神仙保佑,但凶禽猛兽常有,而过路的仙人道爷不常有,还是守着这小山村,好好过日子,哪也别去。

    又有人问道:“神仙管着咱保护咱,那咱怎么没见过神仙啊?”

    老者捋了捋打结的胡子,意态犹足的说道:“既然是神仙,自然是不好与我辈凡人打交道。仙人们都在山里面修炼,仙鹤拉犁种灵药,神龟加柴炼仙丹,吸风饮露不眠休,乘云驾雾走四方,我们凡胎肉眼怎么看得见呢?”

    ----------

    这时有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老爷爷,叶青后来成神仙了吗?”

    老者低头一看,问这话的是一个面容清秀的童子,他笑呵呵的说:“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孩有点害羞,低头小声道:“我叫杨行,太行山的行。”

    “你还知道太行山?”

    “也是故事里听的,一个老爷爷把山都移开了。”小孩不好意思的说道。

    老者笑了笑,知道那是“愚公移山”,他对杨行说道:“那叶青赡养孤母,善待兄嫂,平日里心向大道,才会有这山中奇遇,后来自然是入了仙班。”转身又对在场的村民说道:

    “各位须谨记:平生莫做凶恶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村民纷纷点头称是。

    老者拿出拂尘掸了几下,拱拱手说道:“老道从山中来,往山中去,途径此村,只觉人情深厚,于是驻足传道。这里有些金符,留给向道之人。正是:

    新春正月二十三,山中仙人炼仙丹。家家户户贴金符,一年四季保平安。”

    话刚说完,身后出来一童子,托出一个木盘,上盛一叠符篆。众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