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土豆是何豆?(第3/4页)  宋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豆也好,玉米也罢,是比金银更重要的战略物资。

    但是,杨国舅这也是没办法。

    后世的人都知道,土豆的繁殖不是靠种子,一把种子撒一大片,分量轻,还好携带。

    这东西是靠块儿根繁殖的,也就是用土豆生土豆。一个土豆有几个芽眼儿,就能出几颗苗儿。

    也就是说,需要的种豆数量很大。

    要是真拿着十几斤的土豆到钓鱼城来种,那赵维丢人就丢大了。

    十几斤种豆真种不了几亩地,更别说解决口粮问题了。

    所以,这个提前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话说回来,就算土豆传出去,赵维也没那么怕。这东西对赵维的意义,远比元朝大得多。

    他也防不住外流,最多两三年,无论你怎么防偷防外传,钓鱼城外也能吃上土豆烧肉。

    两人说这些话,见过土豆的都能听懂。唯独那些没见过的,心里又开始画魂儿。

    像是叠山先生、厚斋先生,他们只听懂了几个关键词。

    比如,还没完全驯化....前前后后加一块儿只种了四茬,产量只有六成。

    这可严重了。

    任何外来物种都需要驯化,适应。当年大宋引进占城稻,也是经过好些年才能彻底适应中原水土。

    你这没还驯化的什么土豆子,产量更是只有六成,就拿来把大伙儿骗到钓鱼城来了?

    文天祥心都凉了半截。

    要知道,正是因为赵维打了包票,说他可以解决钓鱼城的粮食问题,大伙儿才劳师动众地跟着他入蜀的。

    否则,连张珏都不会回来。

    因为没前途。

    元人只要卡住粮道,那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宁王!”王应麟开口了,“到底行不行啊?咱们现在撤出去,还来得及!”

    真让人堵在钓鱼城里,想跑都跑不了了。

    赵维一看,乐了。

    心说,这几个老头儿也挺不容易的,跟着自己穿山过林的,要是告诉他们不行,估计有人现在就得病过去。

    交个实底吧!

    “这么说吧,大宋最高产的稻米是占城稻,亩产有500斤?”

    “到不了!”却是张珏也没睡,插话走了过来。

    “450斤顶破大天。但它熟的快啊!从种到收五个月足矣,还能赶上一季麦子。”

    “所以,一亩好田,天公作美且肥力够的情况下.,年产可达800斤米麦。”

    这已经是极限情况了。

    “哦。”赵维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

    “那我这个土豆,给足水不用肥,不用好田,石头缝子都行。按扶桑的六成来算...亩产差不多也得800斤吧?”

    马二爷撇嘴点头,“有了,陈宜中的地里还收过1500斤豆子呢!”

    大伙儿一听,来了精神。

    也能收800斤?还不挑地挑肥,且是在没有彻底驯化的情况下,这玩意不错啊!

    正当兴奋之时,却见赵维贱呲呲地竖起一根手指。

    “一季!”

    大伙儿没看懂,“什么一季?”

    赵维,“一季800斤。”

    “......”

    “......”

    “......”

    几个老头儿全部石化,假的吧?

    张珏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殿下的意思是...这个土豆能种两季?”

    结果赵维来了句,“四川的话,搞快点,能种三季。”

    “呸!”张珏一口老痰差点啐赵维脸上,“吹吧,你就!”

    说完,见赵维认真地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