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伯颜、阿术、阿里海牙,哪个不是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回来的?
说句不中听的,普普通通一个裨将都攻下过无数个城,与十几个国家交过手,什么战术没见过?
更别说国力和科技水平了。
元军有最先进的攻城机械,有最发达的军械制造能力。
从皇帝到臣子,再到国家机制,那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元朝打了这么多年,国力消耗巨大,南方忽必烈一直想稳定,输出军费,可一直不见成效。但为什么他敢张嘴就一千艘大舰、六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呢?
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南方叛乱成了一窝粥加内部诸王纷争的情况下,还有余力把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三大汗国打的服服帖帖呢?
因为,他的战争成本本来就小的吓人。
除了国家财政支援之外,各行省也有能力输送给养。
更要命的是,元人的士兵上战场是不需要军费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补贴军费。
战士出征不但不要国家的钱,武器、兵甲、马匹和粮耗全部自给。
而且,像是西征或者当下出征扶桑这种远征战役,战士会带上家产一起上路。打到哪,落地生根,就把家安在哪儿。
至于为什么不给钱也愿意卖命,当然是等打完了仗自然就拿到了好处,算是一种战争投资。
这样的蒙古大军,赵维真有信心挡得住吗?
没有,一点都没有。
可是,还是那句话,没办法,挡不住也得挡,别无选择。
如果这次退了,再逃一次,那大宋的心气儿就真没了。天下再大,也无容身之所。
况且,大宋从崖山开始,突围破局远走扶桑,再到赵维归宋大闹大都,又到巴蜀求存,哪一步不是在冒险?哪一步不是別无选择?
别说现在是冒险,就算两年大计成了,真的让赵维变出五十万大军来,那将来这种冒险的行为也还会有,而且只多不少。
二人的离开有些悄无声息,也有几分悲凉。
赵与珞走时,群臣相送,追视良久。
而成王殿下亦不落传统,立于高处,执锤击鼓。
听鼓,新崖山的传统!
可是,岸上的人都清楚,出征鼓起,却不知归来的鼓何时响彻海弯。
这让陆秀夫有些感伤,包括陈宜中。
成王是英雄,此去无还。
宁王也是英雄,绝死还生。
对英雄下手,陆秀夫很清楚,他要背负怎样的骂名。
可是,人是执拗的,认可赵维的同时,也坚信自己的判断——宁王不会成功,大宋更不能有专权的宁王。
有些事不应该做,可还是要做。
赵维也在岸边目送父王离去。
这一次,他没有像几年那样把赵与珞灌倒,取而代之。
一来,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愣头小子,心中有了分量。
二来,当年赵与珞有儿子能替他,可是今天没有了。因为,赵维也有重任在身,无可替代。
......
就在赵与珞成行的第三天,陆秀夫没有等到过年,便于朝堂发难。
联合陈宜中、江钲、苏刘义、张世杰以及杨镇等重臣,上请杨太后还政官家,并弹劾宁王失臣德、专社稷。
罗列数条不当之举,要求宁王暂避朝局。
陆秀夫终还是没有使出全力,只是要求赵维不要专于朝堂,已经是留了情面。
不留不行,大宋经不起折腾,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他的目的也不是把赵维和杨太后一棍子打死,而是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