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川藏风云(5)安曲之战(下)(第2/3页)  1625冰封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便是陈文盛在晚上按照杨廷玉的吩咐在小堡附近安营扎寨后突然遇到达赖乌巴什大军包围后出现的情景:

    在最东端,是左勷的骑兵旅,最西端是郝摇旗的骑兵旅,他自己亲领的骑兵旅位居正中间,四个步军旅穿插其中,全部位于白河南岸,以旅为单位形成了七座大营。

    七座大营,便是两万余人,这样的规模,别说达赖乌巴什的三万部族骑兵,就算此时固始汗还在,四万当雄八旗倾巢出动也无可奈何,他们最好的选择是利用瀚海军携带的粮草不多,对瀚海军实施围困之策。

    不过瀚海军里面还有三个骑兵旅,还能抽空反击,想要将他们困死不用说也很难做到。

    但他们依旧做到了。

    前面说过,白河沿岸,虽然都是草场,不过开阔地并不多,况且沼泽地众多,若是离开白河主道,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沼,加上白河本身虽然是补给饮水之地,不过同时也限制住了瀚海军的行动,于是,瀚海军在白河南岸看似是七旅连营,实际上是被沼泽地、白河压缩在一道长约十里,宽约三四里的狭窄地带。

    幸亏处在最西头的是骑兵旅,郝摇旗的骑兵旅,在接到杨廷玉的命令之后,郝摇旗立即开拔了,此时和硕特骑兵已经陆陆续续过河了,故此,郝摇旗是在夜晚不断冲破和硕特骑兵的封锁过来的,但后面的大营由于是步军、骑兵交替布置,想要像郝摇旗那样继续冲破敌人的封锁去援助杨廷玉就不行了。

    当然了,到了白天那时另说。

    眼下就是一个晴空万里的白日,郝摇旗出动后的第二日。

    陈文盛大营。

    正中的瞭望台上,当天色刚明之时,陈文盛便迫不及待爬了上去。

    镜头里,白河对岸,大营的两头,全部是和硕特骑兵的大营,在以前郝摇旗的大营,固始汗第七子瑚鲁木什带着五千精骑守着,而在瀚海军大营的最东端,左勷大营的附近,则是死在瀚海军手里的固始汗第三子达兰泰长子哈丹巴特尔带领的五千精骑。

    在白河的对岸,还有两万大军,那是眼下青海和硕特人名义上的领袖、固始汗第四子达赖乌巴什的大营,他的收下有整整两万精骑!

    而在瀚海军的南面,那是一道同样长约十里、宽约十里的茫茫沼泽地,熟悉路径的人当然可以通过,不过那里表面上一看都是水洼子,断断续续露着水草、灌木、小土包,乍一看可以沿着这些明显的参照物行走,其实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突围?有两万大军的陈文盛没有想过,这个军力规模,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东江镇的全盛时代,东江镇全盛时期,号称有军力十万,袁崇焕给他按照五万人的规模供应粮草,实际上称得上精锐的也就一两万。

    但就是这一两万,将清军牢牢吸引在辽东动弹不得。

    陈文盛大致看了一下便下了瞭望台,回到自己的大帐时,自己手下几个步军旅的指挥使以及左勷都过来了。

    以前在辽东投降瀚海军的李成梁的孙子李思恭也在其中,他还是处在西边、直接面对瑚鲁木什大营的步军旅。

    而隶属于杨廷玉军团的那个步军旅的大营则紧挨着陈文盛骑兵旅,指挥使是当时跟随祖大寿投降皇太极的最年轻的将领,当时他才十九岁,如今也才二十八岁。

    胡有升。

    在瀚海军里,虽然没有明说,不过“骑兵高于步军,而骑兵军团里的步军又高于步军军团里的步军”似乎成了一个定理,故此,出身杨廷玉军团的胡有升还是非常得意的,但他碰到陈文盛后也只有偃旗息鼓的份,除了陈文盛的资历,他郡主驸马的身份也是一个不容挑衅的存在。

    没有意外,虽然面对大量的和硕特骑兵,更外围也不知晓还有没有更多的骑兵到来,不过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