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40 挟矢不敢张-3(第1/3页)  帝国的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面华山、王顺山、骊山,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西边岐山、陈仓山,北面尧山、黄龙山。雄伟的山脉绵延逶迤,宛如天然的城墙环绕着八百里秦川。此地乃关中的‘精’华,地势平坦,沟渠,素称粮仓,关中三分之二的粮食都产自以长安为中心这片平原。夏国工商大兴之后,更有九成的工坊都健在以长安为中心前朝京畿道的狭窄地域内,这里有渠运和驰道四通八达,将关中造的丝绸、棉布、呢绒、‘肉’脯、瓷器、兵刃、农具、巧物输往各方,西域的白叠棉‘花’、陕北的石炭‘肉’脯、漠北的貂皮羊‘毛’、蜀地的织锦茶叶、青唐的盐巴、汴洛的瓷器绢帛、辽国的‘药’材烈酒,皆汇聚于此,或者进入工坊,或者由商队继续转往各方。

    百年积聚生息,使关中人恢复了雄视天下的自信,在民间,能工巧匠俯拾皆是,到处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话为荣,‘女’子要以饱满‘肥’美为好,各州县除了团练军每年两次校阅外,还自结了弓箭社、刀枪社、铁骑社等。朝廷未曾用兵关东久矣,但恢复汉唐雄风的论调一直在酝酿之中。长安不满于东都的地位,好几次推动请求皇室和五府东迁,关中驻屯诸军没有战事,亦四时‘操’练不辍,如同困在笼中的猛虎一样打磨着爪牙。

    关中与大宋相邻,函谷天险东面,洛阳行营屯兵十五万威胁着关中。又造成了关中人,特别是关中军士在心理上对关东隐隐的敌视。铁骨军上至将军、校尉,下至普通军士,不少都和长安的商人过往密切,有的甚至还买了大商行的债券吃债息。

    天‘色’未明,东市商会的会首周庭芝就星夜赶到邱氏工坊所在渭南县的铁骨军营垒,铁骨军校尉卢德静听了周庭芝平‘乱’时,爽快地点头答应了。卢德静这一营步军多是夏国军中向称‘精’锐的陌刀手,军士皆披挂重甲,善使陌刀和长柄斧两种兵器,,本来是对付敌人骑兵的,用来对付工徒那就是牛刀杀‘鸡’了。

    “多谢卢校尉,今日援手大德,我东市商会感‘激’不尽,将来必有厚报。”周庭芝眼中的感‘激’神‘色’确实发自肺腑。由各工坊护卫所结成的商会城卫军数千之众,虽然围住了邱氏工坊,可是城卫军的战力和工徒并不太占优势,不但畏缩不前,还一起大张旗鼓地和商会谈上阵的条件。现在各工坊的工徒都隐隐有不稳的趋势,那些工坊主人甚至来找周庭芝,要把本工坊的护卫‘抽’调回去弹压工徒。

    “这厚报就不必了,”卢德静笑道,“工坊虽然是商会区域,但也在我营驻扎的东都渭南县境内,维持地方清平,也是我营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一边下令,一边穿戴上头盔甲胄。营房外面,铁甲铿锵,营中军士得令后飞快打马出营,通知分散驻扎渭南县境的半数军士速速回营,准备出征平‘乱’。造反的工徒虽然有七八千人,又有工坊墙壁依仗,但在卢德静眼里,这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营中几个弓箭手带着城卫军数轮齐‘射’,就能杀掉一部分负隅顽抗的,迫使前面的溃散,然后便是浑身重甲的陌刀手结阵上前去砍瓜切菜,粉碎一切抵抗。“敌人没有骑兵,用‘精’锐的陌刀手,真是可惜了。”卢德静一边想着,一边‘舔’了‘舔’嘴‘唇’,关中军已经很久没有见血了,他骨子里的血液不禁有些许兴奋的感觉。

    五百人的营队集合起来很快,邱氏工坊离营垒不过两里多地,校尉卢德静也没有骑马,军士们身着软甲,将数十斤重的铁甲和陌刀等兵刃背在背上,步行朝着动静越来越大的工坊那边赶去。

    几乎在卢德静营队赶到邱氏工坊的同时,赈济署令袁兴宗也骑马赶到了,他在马上朝着卢德静拱手道:“柳丞相已下府令,授予下官全权处理此间工徒变‘乱’之事,还请卢校尉勒兵,少安毋躁。”在袁兴宗的身后,还跟着陈与义、傅知仁等十来个属吏,除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