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51 百里独太古-1(第1/3页)  帝国的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天‘色’已晚,外面风刮得呼呼直响,响起两个闷雷,眼看一场大雨将至。白虎堂中点燃松脂火把照得亮如白昼。四下安安静静,军士都朝这边看了过来,只有一个声音在堂中回‘荡’:“自守之道,是我朝的根本制度。我朝百姓皆自守之民。我朝州县乡里,皆自守之土地。蛮夷若要入寇,则步步维艰,不能深入。为何,因‘女’真、契丹蛮夷,唯知奴役百姓而已。一旦入寇,我朝百姓必群起攻之。而我们随意役使百姓,便是坏其自守之心志,无异于为蛮夷做了准备功夫。使民不能自守,则国亦不能守。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此意。”

    赵行德将语气稍稍缓和一些,道:“兴许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小事情而已。可你有没有想到,对你来说是小事情。对百姓们来说,可能是大事情。百姓们忙活完开荒种地,家里的孩子要爹娘管束,年老的父母要儿‘女’照顾,哪一件对人家不是大事情。”他抬起头望望屋外面的天‘色’,道:“快要下雨了,”他提高了声调问道,“有没有人担心自家的草棚子漏水,父母妻儿受淹的?”

    这话让不少人脸‘色’一变,百姓们匆匆搭建的地窝子、草棚子都很简陋,不像军士的高出地面一截的皮室帐幕那样防雨。不但要漏水,还要提防地面的雨水倒灌。旁边伺候的张仆也是其中之一,他看着慷慨‘激’昂地赵校尉,心里凭空生出一股期望,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他就觉得这个校尉是为了百姓们好。

    赵行德环视了一圈,白虎堂里伺候的几十个丁壮,不少人都‘露’出不安和期冀的神情,他微微一笑,沉声道:“有担心的,先回去照顾父母妻儿,这里的杂事先不用管了。”

    “谢过大人。”张仆闻言大喜,向赵行德躬身行礼,身形动了动,又看了看左右,大家‘乱’糟糟地道谢过后,还在互相观望着,不不敢拔脚就走。金昌泰不觉好笑,大声道:“回去照顾家里人,快点走!”顿了一顿,又补充道,“明天过来领一升粮食。”张仆感‘激’地朝上席看了一眼,转身匆匆离去。片刻之间,在旁边伺候的几十个丁壮几乎走个干净,只有两三个留了下来。

    军士们从前宴聚也都是自己动手,此时没了旁人服‘侍’,便回到从前的情况,大家‘乱’纷纷吆添酒添菜,倒另有一番热闹无间的味道。因为役使百姓的苗头刚刚开始,既然校尉不准许,大多数人也便笑笑作罢了。而有心一些的军官则对赵德校尉加深了一层认识。金昌泰招手叫过杜吹角,麻烦他找几个人跑去厨房那边一趟,把做好的菜都端过来。因为厨娘们虽然都是有工钱的,下雨天还是放她们早点回家里看看。对普通百姓来说,地窝子倒灌雨水是需要一家人全力应对的大事情。

    这时还有张镰刀等几人尚未离去,赵行德有些奇怪,问道:“你等为何还留在这里?”张镰刀讷讷道:“大人,我光身一个,住的地势也高,倒不怕水淹。”另外几人情形和他差不多,唯有一个叫周宇的沉声道:“将受命之日而忘其家,虽然只执贱役,却不能半途而废。”赵行德笑了笑,不置可否。李四海却多看打量了他几眼。金昌泰暗暗沉‘吟’,这些留下来的丁壮,明日得发一斗半的粮食,方才显得公道。

    李四海端着酒,对赵行德笑道:“道路曹长史崔谦之正在辽国出使,辽主还问起我朝‘插’手辽东的事情,崔谦之答他说,假使辽国断了支持草原部落‘骚’扰我朝,我朝方可考虑不干预辽东。相较之下,崔谦之以辽东子民为筹码,讨价还价,比起赵校尉这般为民请命来,境界便差了不少。”赵行德举杯和他相碰,谦让道:“这都是出于公心,为国为民而已,李校尉谬赞了。”李四海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没有再说下去。

    这时,张仆的妻子正弓着腰,不停地将灌入地窝子里的雨水泼出去,一儿一‘女’两孩子都跟在她后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