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100 翻谪夜郎天-15(第1/3页)  帝国的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南商埠,两浙路之杭州、苏州,江南路之金陵,都还在辽人铁蹄之下,淮南路扬州饱经战‘乱’,如今疮痍未复,在我朝手中的,如广南路之广州,荆湖北路之江陵,两浙路之明州,行、住两项商税已经借到靖康二十四年了。加之江陵水师滥发盐引,市面上盐价大跌,”陈明彻犹豫了一瞬,低声道,“陈大人,江陵盐商提出的包税之议,是不是考虑一下?”

    “又是包税?”陈东皱眉道,“他们是约好的吗?”

    上个月,明州的十几家商贾不堪苛捐杂税太重,联合提出了包税之议,要朝廷按照明州历年缴纳赋税数额,定出一个总数,由商会一并缴纳给朝廷。作为‘交’换,朝廷胥吏不得在进入明州市面勒‘逼’商户‘交’税,也不得在此之外新增商税。

    明州是大宋最重要的商埠之一。和其他州县相比,明州有个特殊之处。它孤悬于两浙路,周围大部分州县都被辽军所占据。鄂州倡义“尊天子而不奉‘乱’命”后,明州人组织起一支义兵,尊奉“赵柯”为天子,驱逐了蔡京的‘门’生,廪生们推举了清流卢荣准为知州,州学合议将本该缴纳的赋税截留了一部出来养兵,抗拒四周‘乱’兵的劫掠。舒州大捷后,辽兵在东南的气势大衰,鄂州三司使得以派出官员到明州催收赋税,结果却遭到了明州士绅和大商贾强烈抵.制。

    因为知州卢荣准和州学都站在商贾一边说话,朝廷盐铁司转运使田书梅在明州的地位极为尴尬,不得不和明州的商贾商议,提出了这个包税之制。表面上看来,朝廷并没吃亏,包税制还减少了转运使的麻烦。但实际上,这大半年来,两浙路不少大商家都迁来此处,许多商船也由杭州、金陵转到明州靠港。和周围饱受辽兵劫掠的州县港口相比,相对安稳的明州不但没有衰落,市面反而呈现一种战时的繁荣,倘若依照往年的赋税数额定数征税的话,明州商贾总体的负担是大大减轻了。

    “明显是串通好的。”吴子龙摇了摇头,从新到的一叠奏章中取出一份,递给陈东道,“候参政大人唱完了‘尊孔复礼’这一出戏,紧接着又上书要在京东路试行包税制,与民休息,紧接着要推行天下。一些州学、县学祭酒现在对此事极为热衷。听说广州州学、福州州学的奏章也在路上了。”

    “侯焕寅也掺合进来了,真是不顾大局!”曹良史“哼”了一声,冷冷道,“京东路无险可守,辽兵南侵受挫,接下来必然会全力经营北方,他不思厉兵秣马,保境安民,只顾着收买人心,和这些商贾一起胡闹,日后有他后悔的。”

    随着捐税负担日重,百姓民不聊生,富商巨贾的反弹也越来越‘激’烈。这包税制看似简便,实则将朝廷征收赋税的对象,由孤立的一个个商贾和百姓,变成了形同整体的州县地方。所以,深晓其中厉害的户部三司绝不同意此议。但这股潜流早已酝酿多时,如今在北征的紧要关头,朝廷正需要大笔钱粮的时刻一起发作出来,却着实让人难以抵挡。如明州这等特别桀骜的地方更公然宣称,因借税已经借到了十年以后,若朝廷不允包税制,那明州这十几年都不再缴纳行、住商税,经制总钱等赋税了。

    “简直荒唐,”陈明彻摇头道,“蔡李‘奸’党执政时,明州借税已经借到了靖康二十年,咱们不过才借了三年的税,他们居然要把前面十几年都算到咱们头上来。”他搓了搓手,看看外面碧蓝的天‘色’,皱眉道,“盛夏已过,秋冬将至。新练火铳营头数百,需用火铳枪五十万杆,还要相应的衣甲粮草,这个倒还能拖一拖。只是准备五十万套以上的秋衣冬袄却是迫在眉睫之事。户部司的仓库这几个月从来都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丁点儿留存。北征诸军的秋衣冬袄,最迟这个月就得付出银钱订货,这事情耽误不得,否者的话,难道要让将士们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和辽贼打仗不成?”他握紧了拳头,对陈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