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105 日月无偏照-5(第1/3页)  帝国的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为江宁府廪生‘棒’杀蔡京、李邦彦一案,吴子龙被迫引咎辞去礼部尚书之位。此举不啻公告天下,吴子龙乃铲除大宋之祸害,蔡京、李邦彦两大‘奸’佞的主事者。他的去位,虽然有人拍手称快,但更多的人扼腕叹息,甚至愤愤不平,一些人上书请朝廷勿要让忠良寒心,一些人广张揭帖为吴子龙鸣冤。

    吴子龙执掌礼部以来,着意提携理社的后进,为国家选材无算,‘门’生遍布朝廷上下。但他律己甚严,虽朝夕‘门’庭若市,却不曾受人一文钱礼,所得俸禄的节余也用来资助贫寒士子。理社后进的才俊当中,感念吴子龙恩惠的人极多。因此,他虽然被迫辞官,但大多数士子和普通百姓却不以为他做错了事。送别那天,除了陈东等清流重臣之外,鄂州及附近州县官吏,尚未入仕的书生上千人,自觉前往武昌‘门’码头相送。沿岸的百姓,观者如堵,更为吴子龙大声鼓噪叫好,热闹得仿佛不是送别,而是迎接新官上任一样。

    吴子龙应好友及‘门’生相邀,将往杭州著书立说。武康县乃吴子龙久居之地,他在西湖畔买了一处农家院落隐居下来。当年蔡京秉政,吴子龙只是武康县令。义士胡可及刺死杭州知府蔡鋆,胡可及被朝廷处以凌迟之刑。提辖武松盗取胡可及遗骸后,吴子龙公然将胡可及安葬在西湖畔,题墓碑以“大宋之义士”赞之。虽然东南州县数万人上书声援,吴子龙因此第一次被贬丢官,此后他也一直以此为荣。

    官船离开鄂州后,一路顺江而下,每在一处停泊,当地清流都盛情相邀。对于这样的应酬,吴子龙一律推掉,但消息传出去,许多廪生都到码头上拜望他,对这些慕名前来探访的人,吴子龙到不拒绝,无论对方声望如何,财势如何,他一律以礼相待,只是宦囊单薄,前来拜访的士人,只有粗茶淡饭,船家小菜招待。然而,人人皆以得礼部尚书一见为荣。

    吴子龙早年有嫉恶如仇之‘性’,担任礼部尚书后,更痛感官员良莠不齐,人人以利益相‘交’,又以利益相互侵轧。朝廷命官己身不正,以至污吏横行,上行下效,积重难返,人心沦丧,世风日下。礼部革退了一个贪官,从前并无劣迹之人坐上官位,结果在很快又在浑浊的官场风气中堕落下去。这种情况,并非是斩杀一两个大‘奸’大恶之徒所能扭转。因此,吴子龙认为要挽此末世之衰,须得用重典和教化人心双管齐下不可。他觉得本朝的“宋刑统”失之于过宽,已不能起到匡扶世道人心之效,只是他身为礼部尚书,既没有时间‘精’力,又不好干涉刑名之事。如今虽然丢了官位,他反而一身轻松,决心圣人所谓“导之以礼,齐之以刑”,编纂出一部名为的“宋礼法”新刑律。这件事他在书信中与很多同道好友,以及弟子‘门’人都谈及过。

    到了杭州隐居下来之后,吴子龙就闭‘门’谢客,与若干‘门’人一起研讨礼法,著书立说。但是,朱森来访,吴子龙却不能不见。朱森既是理社元老,又赵柯的国舅。他在竹林书院讲学育人,声望不下于陈赵曹吴等人。陈东秉政后,理学大兴,曹良史、吴子龙等人都位高权重,相互间也有冲突,唯独朱森超然于朝政之外,与众人的情谊未变。但当理社不得不改奉“赵杞”为天子时,身为赵柯之国舅,朱森未出一言相责。单单这分度量,就令吴子龙不得不佩服。

    杭州府郊外,一处竹林掩映青砖泥瓦的院子,此处便是吴子龙隐居之所。

    书斋内弥漫着股墨香,桌上堆积着字迹工整的手稿,书桌左边是包括“尚书”经注在内的历代刑律,右边是周礼、易经、论语等儒家经注,在满地的典籍中间清理出一块狭窄的空地,摆了一张小方桌,桌上一壶两杯,吴子龙和朱森对面而坐。

    “寒舍简陋,”吴子龙难得十分客气,笑道,“这刑名之学,朱兄有什么见教么?”

    “刑名之学,并非愚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