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138 剪凿竹石开-6(第1/3页)  帝国的黎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元德二十六年起,夏国就开始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

    在安西上将军周砺兵败热沙海之后,护国府作出决定之前,河中各地的军士已经携带兵器和马匹自行赶往营队集合。军士们一边做打仗的准备,一边议事。边境的营队准备应付突厥人随之而来的进攻,内地的营队则叫嚷着一定要报复回击。乌浒水北岸,州县白天关闭城‘门’夜晚宵禁,百姓携家带口躲入仓城。在护国府作出决定前,整个河中仿佛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在护国府作出报复突厥的决定后,一切才开始有条不紊起来。

    元德二十六年,河中动员了三倍现役的在乡军士,并紧急训练一批团练营队驻守后方。

    元德二十六年年底,包括团练军在内,河中的军队已经超过六十万人,这时候,各地民心也彻底安定下来。这次全国动员行动,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复杂的有组织活动。如果有人从整个大陆的上空俯瞰的话,将看到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向西缓缓移动的壮观景象。以禁卫教戎军、连锐军奉命西援河中为标志,整个夏国的军队,游牧畜群、粮草积储都在向西运动,甚至安北军司的荫户骑兵也在向西游牧。河中的军队则陆续向南集结,只是因为大批军官阵亡,新建的营队需要训练整合,以及后勤的关系,大队人马停留在乌浒水北岸整训,前线对突厥仍处于防御的态势。

    元德二十七年起,辎重司保证从乌浒水到铁摩崖的粮草输送无虞,徐文虎上将军率安西军主力越过乌浒水,这意味着对突厥攻势行动正式开始了。对夏国人,特别是河中人来说,报复攻打突厥是再正当不过的行为。对前线的夏国军官来说,这不过是锻炼新兵的牛刀小试,和将要到来的灭国之战相比,这一年的军功或损失都微不足道。而对罗姆突厥部落来说,这是地狱之‘门’大开的一年,每天都有难以计数的袭击、抢掠、杀人、放火发生,简直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为了躲避夏国骑兵的‘骚’扰,很多部落被迫向西迁徙。对辎重司司来说,每天都有无数不清的粮草、马匹消耗在路上。对行军司来说,每天都有可能接到某部获胜或者受挫的消息。

    元德二十八年,护国府、大将军府、丞相府、皇帝陈宣再次确认了对罗姆突厥的进攻。

    罗姆突厥几次遣使商谈条款,但在护国府看来,两万多军士的‘性’命已断绝了媾和的可能,不把罗姆苏丹的人头斩断,就不算报了仇。丞相柳毅也认为,突厥苏丹野心勃勃而且反复无常,须及早剪除后患,若姑息养虎为患,只怕河中将永无宁日。

    而另一方面,罗姆苏丹虽然建立了梅苏德王朝,取代白益王朝成为大食诸侯的正统,然而,战争、杀戮和缴获还是突厥苏丹梅苏德聚拢部将的主要手段。苏丹的部将、诸侯以及各个部落首领控制着梅苏德王朝的绝大部分力量。而许多诸侯都对媾和不以为然。这些人跟随罗姆苏丹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灭了白益王朝让他们得到了巨大的好处,然而,大多数人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反而更加强烈了。夏国河中,传说中丝绸堆积如山,金银遍地的地方,刺‘激’着许多人的心底的‘欲’望。一开始他们还有些畏惧夏国的兵威,上将军周砺兵败热沙海,让很多人都不可一世地想,夏国军队不过如此而已。白益王朝的尸体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封臣,即使是苏丹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既然夏国不同意媾和,苏丹正好宣称战争的起因是夏国的傲慢和野心,突厥人要准备和夏人打仗,他派出使者驰向四面八方,一边广结盟友,一边向各个诸侯征兵,大大小小的突厥骑兵队伍如涓涓溪流一般向东方汇集。

    战争的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人的想象,战争将许多夏国和突厥的盟友都卷了进来。在广阔的‘交’战地域,没有任何部落,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中立而自保。一边是如日方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