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教育(第1/2页)  希腊的罗马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来到1887年,经过将近三年全力以赴的努力,刚果河流域的马塔迪至金沙萨地区的铁路终于修通了,这也意味着刚果终于可以进入正常的开发阶段了。

    通过这条战略铁路,刚果的自然资源与欧美的商品,终于能够相互流通。

    得益于1884年的柏林会议上,各国允许刚果委员会征收10%的进出口关税,君士坦丁多年来花费了大量精力,投资刚果地区,终于迎来了第一笔回报,十五万英镑。

    先前曾与班宁议定,刚果财政的5%是皇室多年来累计多笔巨额投资的收益,10%将会划给希腊皇家教育基金会,用来发展希腊的教育事业。

    没钱万事难,先前由于君士坦丁极力主张王室投资刚果河流域,获取殖民地,多年来王室的1000多万法郎的资金,陆陆续续先后投入到刚果殖民地的前期开发中,这使得君士坦丁手头一直紧张。

    除了一些具备战略性价值的项目,比如特斯拉的交流电系统,其他涉及到大额花销的事情,君士坦丁一直是能免则免。

    这让君士坦丁一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好事多磨,多年的付出,如今终于有了第一笔收益。

    看着施密特递来的两张支票,如今早已经筹备完善的希腊皇家教育基金会,终于可以大力推行义务教育了。

    君士坦丁之所以重视义务教育推行的原因中,教育能够提高民众的素质,只是其中的部分因素。

    还有部分原因是,巴尔干半岛的特殊性。

    这片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土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被各大帝国统治,亚历山大帝国(第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帝国),之后是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最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大部分时间,都是某一个帝国的一部分。

    历代统治这片土地的帝国,几乎都是多民族,甚至是多宗教的。

    像是古国马帝国(包括东罗马帝国),治下的民族有拉丁人,犹太人,希腊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亚美尼亚人,埃及人,高卢人等等民族。

    奥斯曼帝国民族数量也是数目繁多,至于宗教,犹太教,ysl教,基督教,以及各个宗教中不同的流派。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得巴尔干半岛民族混杂,宗教信仰混乱。

    由于长时间处于多民族帝国的统治下,帝国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自然需要削弱各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例如古罗马(东罗马)扶持基督教,奥斯曼土耳其推崇ysl教。

    因此在巴尔干半岛这块土地上,民族的融合几乎时时刻刻在进行着。

    比如在7到11世纪,在阿拉伯半岛的msl眼中,那些信仰东正教的人,就是罗马人,他们也不分什么希腊人,斯拉夫人或者是日耳曼人。

    此外,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理状况,将地面隔离,肢解的支离破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交流更加不便。

    那些生活在偏僻的山中的居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方言来彼此沟通,又是文盲,根本没有文字。

    想想看,奥斯曼土耳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官方或者是传教还是使用阿拉伯语。

    同化能力就更弱了。

    表意文字,比如汉字,哪怕是发音不同,但是对应的汉字是相同的,一般认为是说同一种语言。

    比如粤语、闽南语和北方的方言,发音差异非常大,大家还是认为这是同一种语言。

    但是表音文字就不同了,如果人们发音不同,严格来说,就不是同一种语言了。

    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