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紫宸谁定平戎策(下)(第2/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维让他感觉殿内的空气都要凝结住了。趁圣人的威压全部倾注在阿史那旸之际,陈.希烈飞快扫了一眼殿内诸人,但见李林甫风淡云轻、高力士巍然不动、太子李亨双眉凝结。

    “启禀陛下,若黑衣叛军胆敢东进,北庭上下将严阵以待,毙敌于乌浒河之西!不许敌寇染指我河中之地!”阿史那旸慨然答道。

    陈.希烈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心中大为疑‘惑’。这阿史那旸看起来是个‘挺’头脑‘挺’明白的人,前面的奏对都条理分明,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糊涂的话。

    阿史那旸出身高贵、为官多年,难道不知道“诺不轻许”这四个字吗?北庭都护府统共不过两万兵马,若出兵石国,极限之力为一万五千;加上附属的葛逻禄、沙陀、黠戛斯之兵,不过再添两万散骑;如果能利‘诱’回纥,或可多增两、三万骑兵。满打满算,北庭全面动员、倾巢而出,可战之兵不过六万左右。这也是北庭都护府的后勤可以支撑的最大兵力了。

    而大食经营呼罗珊之地已近百年,兵多将广,且在吐火罗地区附庸甚多。陈.希烈依稀记得兵部职方司曾有密报说,大食在呼罗珊附近,可轻易调动二十万到三十万的兵力。就算大唐兵备‘精’良,但敌我如此悬殊,为将者必须慎之又慎啊,岂能在圣人面前轻易承诺!

    “阿史那卿勇气可嘉。”圣人淡淡说了句,目光却依然灼视着阿史那旸平静的双眼,不曾移开。

    陈.希烈从圣人语气中听出了十分明显的失望之意。但让他诧异的是,阿史那旸依然静若深水,李林甫也老僧入定一般,高力士则是巍然不动,唯有太子云里雾里的。

    陈.希烈一瞬间明白了,阿史那旸看似糊涂之语大有深意!问题在于自己不知道其意在何方,而太子显然也不知这背后的猫腻。

    高力士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已经事先探知了端倪,明白了其间的奥妙,故能沉得住气。

    那么,李林甫知道得必然更多,甚至他就是这一切的‘操’纵者。

    “陛下!臣有些许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李林甫站了起来,在圣人面前深深一拜。

    “哥奴,汝身为右相,对军国大事均可建言,没有什么不能讲的。”圣人的心绪尚未完全恢复,对李林甫的语气也不如之前友善了。

    “启禀陛下!自陛下登基统御天下以来,文治煊煊、武功赫赫、蛮夷俯首、四海安宁。安西、北庭兵马,承陛下之威仪,百战百胜,在碛西之地远征小勃律、大破突骑施,未尝一败。故安西、北庭上下,士气高昂,甘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也要大破敌军。”李林甫先是给圣人戴了顶高帽,替阿史那旸缓解了一下压力。

    陈.希烈已经沉下了心,细细揣摩李林甫的“字字珠玑”。陈.希烈发现李林甫句句都是“安西、北庭”并举,忽而心神一动,大致明白了李林甫的意图了。

    “哥奴不要讲这些虚的,朕要知道的是,若大食叛军全力东侵,该当如何?单凭北庭兵马,能否保河中无恙?”圣人虽然语气依然严厉,气氛却已经轻松了不少。

    “启禀陛下,臣以为,我大唐兵马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单靠北庭征讨石国,原也是无碍的。但臣亦知,大食乃极西之地一万乘大国,幅员万里、兵马百万,不可轻视。为万全计,可否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合力征讨石国。”李林甫缓缓奏道。

    陈.希烈心中一笑,知道戏‘肉’来了。抬头看了一眼,太子脸上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安西都护兼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是李林甫刚刚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右相可谓感恩戴德。从碛西一域来看,为了平衡王正见这个早已被打上标签的太子党,李林甫必然希望不断给高仙芝创造机会,让他压倒王正见;从天下来看,安禄山圣宠日深,虽然他还对李林甫保持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