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浑水摸鱼毒针藏(二)(第2/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难以捉摸。”

    壮汉们来素叶居闹事的消息如插上翅膀一般,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不过,此事不仅没有让素叶居出丑,反而让众人见识了素叶居的丰厚家底,愿意兑换庭州银币和代金券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只是,也不知从哪里走漏的风声,茶坊酒肆中纷纷流传,杨国忠气愤李相在恶钱风波中占了上风,却不敢和李相理论,只好把气撒到了素叶居头上。杨国忠派人到处辟谣,却越抹越黑,闹得他千夫所指、灰头土脸。

    壮汉闹事后,兑换恶钱的过程中再无波澜。阿史那雯霞查了许久,发现斗鸡眼的手下是临时招募来的,不过是长安城中一些不入流的混混。至于斗鸡眼本人,应当是十余日前刚从汉中来到长安的。由于斗鸡眼深居简出,除了偶尔去趟弘农阁,再无动静,阿史那雯霞对其也就不再重视了。

    一个月的期限转瞬即至,在期限结束前,长安城中的恶钱基本兑换完毕。在兑换的过程中,京兆尹王鉷尽心尽力,抓住了不少违令新铸恶钱之人。不过,最终被判流刑的大多都是在前台蹦跶的小鱼小虾,隐藏在幕后的权贵们则忙着清点兑换来的银币。

    四月初,在兑换钱币的同时,吏部对新科进士的铨选也开始了。长安朝堂早已知圣人金口玉言,许诺王霨可以自行挑选衙署。文武官员都很好奇,王霨究竟会选择担任何职使。甚至有人开出盘口、设下赌局。大多数人猜王霨会选择东宫,毕竟王正见是有名的东宫党;有人却赌王霨会选择中书门下,毕竟那才是朝堂中枢;有人觉得以王霨之才,去户部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王霨选择翰林院、担任从六品翰林学士的消息传出来后,出钱下注的赌客们简直惊呆了。

    立国之初,翰林院是为具有艺能之士设置的,养了一群擅长琴棋书画和吟诗作赋的文士。这些文士被称为翰林供奉,是陪历代皇帝玩乐的清客。

    圣人登基后,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才挑选一批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实到翰林院中,以备起草急诏。为区别于翰林供奉,这类官员被称之为翰林学士。圣人着人单建翰林学士院,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翰林供奉们分院而处。不过,学士院和供奉远均属翰林院,都归张垍掌管。

    不过,翰林学士虽有“天子私人”之称,能够参与草拟机密诏书。但圣人的绝大部分诏书仍是由中书舍人起草的,翰林学士的权力并不大,只是身份比较清贵而已。因此,赌客们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王霨为何会如此选择。

    与王霨相比,杨暄和李仁之的选官结果就毫无悬念。前者被杨国忠安排进了户部,后者则被李林甫塞进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

    李隆基得知王霨自愿担任翰林学士后,抚须笑道:“这小子总能弄出些出人意料之举。高将军,你怎么看?”

    “陛下,霨郎君想是仰慕陛下,故而选择翰林院,期盼能多见龙颜。”高力士早知王霨的选择,替他美言道。

    “看来朕以后要常去翰林院走走了。”李隆基被高力士逗乐,心绪更佳。

    李静忠将王霨的选择告知李亨时,正在与李泌手谈的太子殿下思索片刻,才开口问道:“先生,霨郎君此举何解?”

    “殿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珪郎君已在东宫任职,何必贪求更多。再说,主掌翰林院的张驸马与殿下情谊深厚,翰林院与东宫又有多大区别?”李泌之前已猜到王霨不会来东宫任职,但他觉得,王霨任职翰林学士院对李亨而言,并非不可接受。

    张垍得知王霨要来翰林院后,对兄长张均叹道:“王正见在信中反复叮嘱,希望我们能想方设法助霨郎君回北庭任职。如今霨郎君却主动选择了翰林院,这让我该如何面对王正见?”

    当日王霨带着王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