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宣麻拜相亏一篑(四)(第2/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隐隐有点不安。

    “原来王卿家不光儿子才华横溢,女儿也娴淑动人。朕虽可赐婚,但也得问问王卿的意思。”李隆基对李俶、李倓两位皇孙比较器重。

    “回陛下,犬女乃侧室张氏庶出,寒门蒲柳、才德浅薄,恐配不上建宁郡王。”王正见不料自己决意入京后,太子仍惦记联姻。

    “太原王氏岂是寒门?”李隆基笑道:“亨儿,建宁皇孙是要立王妃还是纳侧妃?”

    “若是纳侧妃,不敢劳烦父皇,更不敢高攀太原王氏。”

    “建宁皇孙眼界颇高,平凡颜色难入其眼。难得他如此动心,朕岂能不成全?”李隆基想起虢国夫人所托,心泛春潮:“至于嫡出、庶出,嫁入天家后岂有差别。不知王卿可否给朕做媒的机会?”

    “谢陛下赐婚!”王正见看出李隆基心意已定,想到建宁王风评尚佳,女儿对他也不算厌恶,只好应下。

    “陛下,你也得给老安家做个媒。”浑身肥肉的安禄山跳出来插科打诨。

    “不就是令郎庆宗意欲尚主吗?朕就赐荣义郡主与庆宗郎君喜结连理。”李隆基早从宗室中挑好人选。

    “多谢陛下!吾一粗鄙胡儿也和圣人连上亲戚了!”安禄山喜不自胜,逗得李隆基放声大笑。

    “陛下,东、西、北三位郡王皆定,不知南平郡王当花落谁家?”按捺许久的杨国忠忍不住问道。

    “知道你惦记着呢!”李隆基连做两桩媒,喜气洋洋:“杨卿兼任剑南节度使以来,用兵如神,屡破南诏、吐蕃,可封南平郡王。”李隆基并未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截了当赐杨国忠以王爵。

    “谢陛下!”杨国忠连连拜谢。

    “杨卿莫急。”李隆基笑道:“汝任兵部侍郎以来,四方边镇接连出兵、捷报频传。以汝之功,可入中书门下,辅助陈卿共掌兵部。”

    “谢陛下!!”杨国忠心满意足、喜极而泣。筹谋数年,终于攀上封王拜相、位极人臣的巅峰。

    “张虔陀,某早知你贪恋女色,而阁罗凤的王妃又是南诏国色,才故意调你任云南太守。你果然胆大包天、不负所望,玷污王妃,挑起边衅。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你虽死于阁罗凤刀下,但得尝如花美色,也算不枉。”志得意满的杨国忠想起剑南之战的起因,顿觉自己妙算无双,浑然忘了此计乃吉温授意。

    李林甫虽早猜到杨国忠会封王或入相,却不料圣人对他的恩宠如此之深。但他目前必须集中心神推盛王入主东宫,故暂时不欲与杨国忠为敌,甚至需要借助杨家的力量,因为他早已看出,杨国忠也不期望李亨继位。当然,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李林甫也绝不会忘记敲打骄狂的杨国忠。

    李亨知晓父皇视杨国忠为右相之位的继承人,也深知杨国忠绝不会支持自己登基,可眼下盛王愈发抢眼,李亨自保不暇,哪有余力对付杨国忠,只好任他招摇,日后再徐徐图之。

    安禄山与杨国忠素来不睦,见他一时出尽风头,嫉恨不已;陈.希烈则觉得本就稀薄的权力朝不保夕,对薄情寡义的圣人心生怨恚;唯有哥舒翰乐见其成,对自己当年弃李相投杨国忠的先见之明极其满意。

    其余诸将面面相觑,他们对剑南战事自有一番看法,无奈比不过杨国忠这位椒房贵戚简在帝心。

    “陛下,王爵已定,臣请议边将入相。”李林甫打破沉寂。

    “陛下,微臣再荐东平郡王安禄山拜相!”王正见的目标始终未变。

    “臣附议!”哥舒翰高声赞同。确认王爵到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报被安禄山羞辱之仇。

    “臣附议!”高仙芝与王正见暗中结成攻守同盟。

    “臣附议!”李光弼身为契丹后裔,对安禄山压榨契丹族早有不满。

    “臣附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