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烟浓(三)(第2/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王正见和高仙芝都十分推崇。

    “建宁王妃和真珠郡主有所不知,高翁早就请高相国操练数次,可惜士卒根基太差。”

    “算了,不提飞龙禁军。”王霨正色问道:“德嘉兄,你告诉我实话,太仓中的存粮可够应对洪灾?”

    “不瞒各位,前几年各地节镇频频出击,尤其是连绵数年的剑南战事,消耗甚多,太仓和渭桥仓之粮出的多、进的少,加上司农寺的官吏监守自盗,存粮并不充裕,但应付当前灾情足矣。”张德嘉并未隐瞒:“高翁说眼下救灾要紧,先放贪官蠹役一马,待雨势缓解,再一并算账。”

    “如此某就放心了。”王霨松了口气,他之前最担心的就是中枢无法保障长安粮食供应:“烦请德嘉兄转告高翁,务必加快从江淮州县转运粮食。若漕运受阻,就走陆路;若陕县水大,就转道益州。”

    “霨弟有所不知,前些年杨国忠执掌财赋,为炫耀其功,命各地州县变卖存粮换成金银绢帛送至左藏。如今大内左藏充盈,江淮州县却只有当季余粮,且在数月前已被李相悉数征调到长安。欲要再征,唯有秋收过后。”

    “祸国乱政!”王霨愤恨不已。

    “小郎君,家兄来信说河中近年风调雨顺、牛羊成群,若有必要,吾可求家兄援助些肉脯、奶酪和牧草。”阿伊腾格娜孜孜不倦试图推动忽都鲁直接与天可汗和解,使突骑施部重回大唐藩属行列。

    “多谢伊月,但远水难解近渴,再说怛罗斯城距长安万里之遥,长途运输消耗太多。”王霨摇头否定。

    “建宁王妃、霨弟、真珠郡主,你们不必忧心,钦天监说,一般立秋之后暴雨就能缓下来,灾情也当迎刃而解。高翁那边事项颇多,某就不多待了。”张德嘉拱手告辞。

    大雨滂沱、道路泥泞。

    张德嘉走后不久,建宁王也巡视完毕,一行人遂冒雨乘车回城。

    出城时李倓对灾情甚是忧心,故一路与王霨同车,详细询问西郊灾情和素叶居的救灾之策。如今见西郊灾民被素叶居救济和吸纳,心情大定的他选择与王绯同乘一车,菊香和几位王府丫鬟则随侍左右。

    “小郎君,建宁王与令姐恩恩爱爱,羡煞众生!”与王霨同坐一车的阿伊腾格娜笑语盈盈:“令姐虽口口声声说百孙院像个大鸟笼,憋死个人。但一提到建宁王,她就满目柔情、两腮绯红。”

    “建宁王性情豪爽、温柔体贴,是万里挑一的良配,若他不是太子的儿子这桩婚事就愈发完美。”王霨对太子逼婚始终耿耿于怀。

    “小郎君,只要令姐开心,你又何必放不下?”

    “天家岂有安宁日?唯愿日后家姐能远离宫廷风波。”王霨与王绯虽非一母同胞,但两人手足情深、甚是和睦。

    “小郎君,有王都护和你在,谁敢欺负建宁王妃?依你的性子,天可汗也未必放在眼里,遑论太子或皇孙。”阿伊腾格娜对王霨知之甚深。

    “清官难断家务事,此刻建宁王只有家姐一人,自然琴瑟和谐。日后若是有新宠进门,夫妻还能恩爱如初?”王霨担忧道:“吾听闻广平王对王妃崔氏又敬又怕,真正宠溺的却是侧妃沈珍珠。崔氏乃韩国夫人之女、贵妃娘子的外甥女,恃五杨之威而骄,性颇妒悍,千方百计刁难沈氏,闹得广平王后宅鸡飞狗跳。日后保不齐建宁王府也蹈此覆辙。”

    “小郎君为何宽己严人?”阿伊腾格娜诘问道:“说句得罪人的话,王都护偏宠崔夫人和小郎君可谓人尽皆知,小郎君身在福中不暇自省,反倒责备广平王偏爱侧室、担忧建宁王日后喜新厌旧,岂不怪哉?”

    “嗯?”王霨一愣。

    “若小郎君认为天下男子均应独爱发妻、不纳小星,那你欲置王都护和崔夫人于何地?”阿伊腾格娜追问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