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关山雪冷初交兵(一)(第2/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借献马之名,带三千曳落河直奔潼关。若非王都护及时识破阴谋,战火或已烧至京畿。

    前来怀州路,柳萧菲从师父和师祖的只言片语听出,长安朝堂对安禄山起兵作乱毫无防备,圣人、杨国忠、太子等对如何平叛也莫衷一是,直到十一月十五日才召集武重臣廷议,匆匆定下平叛方略。

    义学设有讲授大唐枢机制、各地节镇兵力、四方藩属风貌的课程,可痴迷剑技的柳萧菲对天下大局并不心,她既不清楚叛军的进军路线,也不明白朝廷的平叛战略,只是懵懵懂懂、满腔激情地跟着师父、师祖,尾随北庭都护兼河东节度使王正见的兵马从蒲津渡进入河东道,北绛州(今山西侯马市一带)。

    绛州距离叛军安庆宗部兵锋不过数百里,王都护至此不再北,而是扎营宣旨、开府建牙、招兵买马,防御叛军南下。

    河东裴氏的郡望闻喜即在绛州,裴家下对王都护领兵平叛格外重视,不仅无偿提供十万石军粮和近千名部曲,还举荐不少裴家才俊入王都护幕参赞军事。

    王都护对裴家的善意一并笑纳,可转任河东素叶军使的霨郎君却对裴家敬而远之,不允许任何一名裴家子弟和武士混入自领的素叶军。

    柳萧菲在长安时听闻素叶居与闻喜堂有过节,但她没想到平日里和颜悦色的霨郎君严肃起来竟凛若冰霜、毫不退让。连师父也私下抱怨,自从安禄山反叛以来,向来乐观开朗的霨郎君日益阴沉、脾气见长。不过埋怨归埋怨,师父依然悉心照顾食不甘味的霨郎君。

    师父对霨郎君的一片痴心,义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柳萧菲在霨郎君身边久了,不必刻意留心也能察觉霨郎君对素叶郡主的深情,暗自替师父发愁,却也束手无策。

    当然,情窦未开的柳萧菲更热衷的还是紧锣密鼓操练兵马的热闹场面,而非幽玄曲绕的儿女情长。素叶居各地分号招募的精锐武士源源不断抵达绛州,日益壮大的素叶军的确有底气拒绝河东裴家襄助人手。

    柳萧菲听师父讲,各地分号,灵州镖局输送来的甲士最多,既有精通骑射的边城健儿和迅捷如风的同罗轻骑,还有强悍勇猛的仆固精兵和骁勇善战的党项武士。师祖则笑道,朔方各部族如此倾力支持霨郎君,泰半看的是素叶镖局总镖头同罗蒲丽的面子。

    留在长安的真珠郡主对霨郎君的安危也颇为关心,执意分出一半附离亲卫编入素叶军。霨郎君则从义学征召了五十名最优秀的学员出征。在绛州驻扎期间,素叶军还招募不少河东健儿。

    但让柳萧菲气愤的是,霨郎君明令女性学员不能冲锋陷阵,给跃跃欲试的她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柳萧菲缠了师父半天,阿史那雯霞才同意以公孙门的名义将她要走。整天伺候花花草草的薛雅歌则只能待在医护营救死扶伤。

    在柳萧菲日夜期盼大战太原叛军之时,王都护忽命霨郎君率军东出轵关陉(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东),援助坐镇洛阳的封常清。

    霨郎君一动,师父自然如影相随,但柳萧菲没料到师祖也会同行。

    “师父,霨郎君不是早将师祖双亲从怀州接到长安了吗?”行军途,柳萧菲忍不住嘀咕道。

    “田乾真部在陕州被封节帅击退后,据说北渡黄河在怀州劫掠;叛军主力一部也正从滑州(今河南安阳滑县)逼近河内郡。汝师祖心念桑梓,岂会安居绛州?”阿史那雯霞出身将门,又常听王霨与李晟等商议军略,对战况略有所知。

    出了轵关陉,地势渐而平坦,风雪也密了起来。故园在望,急不可待的苏十三娘嫌大军行进太慢,与王霨商议后,带领阿史那雯霞、柳萧菲、五六名公孙门弟子及一个队的斥候,马不停蹄直奔怀州而去。

    乌鸢啄人肠,衔飞挂枯杨。

    天空盘旋争抢的鸦群、大地烧焦的断壁残垣和沟渠里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