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到后年,我们会在特区兴建一座晶圆厂。” 苏远山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冲郑振川一笑道:“到时候,无论是下一代光刻机也好,还是这一代也好,也无论是0.5微米也好,还是0.8微米也好——总之,那个时候肯定技术是已经成熟了的。届时,远芯再来逐步采购。” “而在这之前……坦白说,国内半导体零部件的国产化之路依旧漫长,产能依旧稀缺。如果这台光刻机能够通过德远的验收,那么我相信,相关企业一定会进行采购的。”苏远山说着顿了顿,补充道:“到时候我去帮忙推销。” 郑振川一听,立刻道:“这可是你说的。” “嗯,我说的。”苏远山呵呵一笑。 郑振川也笑着,但却摇了摇头:“小山,主要是远芯如果都不采购的话……恐怕起不了带头作用啊。” “如果远芯都只象征性地采购一台,那更要起反面作用。”苏远山也摇头:“放心吧郑叔,到时候我让德远那边的工艺团队过来帮忙的。而只要能通过验收,提高良率,我相信,一定是能够卖得出去的。” “德远的目标是造CPU,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而国内哪怕是二极管三极管都还缺自产呢!就更别说各种小芯片了——一张公交卡成本180的历史才过去几年,你都忘啦?” 听苏远山这么一说,郑振川这才颇有幡然醒悟的味道。 在远芯呆久了,见惯了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以及引领这些技术的年轻人们,郑振川也下意识地便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便是,远芯这种企业,国内只有一个。 相比远芯,国内的其他晶圆厂,无论是华晶也好,还是首钢NEC也好,还是沪市的贝岭,以及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晶圆厂……它们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设备上,还是从资金上,都是和远芯不能比的。 他们大多都还用着1微米乃至2微米以上的二手货甚至三手货。 而这台国产光刻机的主要目标客户,便应该是他们,而不是远芯。 “一花独放不是春,国内的其他晶圆厂,也需要同步升级搞起来,这才能从整体上把我们的零部件做到真正的国产化啊郑叔。” “是的,是我狭隘了。只把目光放在了远芯身上。”郑振川也爽快,笑呵呵地承认了“错误”。 “呵呵,那就等成果真正落地了,我再来开庆功宴。” 这边苏远山正笑着回道,办公室房门便被推开了,只见曲慧已经换上了平常的衣服,依旧干净利索的一头齐脖短发。 “你如果不是开会,怕是舍不得回来吧?”曲慧走到苏远山身旁,把手指曲了起来,对着苏远山的脑袋作势欲敲。 “姐啊,你别冤枉我。”苏远山连忙抱头躲了一下,曲慧便趁势坐到了他旁边,笑呵呵地看着他。 “嗯,长胖了点?特区的饭养人?” 作为第一批进入远芯“支援”的电科研究生,曲慧是远芯几个少有把苏远山当弟弟看的女员工——哦不,她名义上已经不是远芯的人了。 说句不好听的,她是亲眼看着苏远山从嘴上刚长毛的青春少年成长到现在二十出头的“青年”的。 苏远山也深知如此,是以他也一直尊重曲慧,当下便笑着道:“主要是那边没地方散步,吃了饭就坐着……而且也没实验室惦记。” “嗯,长胖点好,不过注意保持身材,别小小年纪就发福了。” “……” “呵呵,说正事。”曲慧瞥了一眼乐呵呵地看着自己两人的郑振川,知道这不是聊家常的时候,马上便说起了正事:“你知道我之前一直在首都精密仪器厂那边驻厂吧?” “嗯,知道。怎么了?” 曲慧因为当初负责设计机械CAD后便转了方向,重新去读了个机械电子博士——当然是在职的,不过她读博可不是为了混文凭,而是真用工的在读。 于是去年,当精密仪器研究中心和清华机电系的肖教授一起过来找远芯成立精密仪器厂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