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三六 横扫全鲁(第2/3页)  七海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治安军中,谁能得此獠首级,可得三百赏银。”

    军令下达,治安军中呼号不断,当即便是有十余人上前,围攻而上,不消片刻,范梆便是被淹没在人海之中,没了临清镇兵堵城墙,潍县再无依仗,全军进城,四处搜剿官绅大户,天未完全黑,便是有三百多颗脑袋齐刷刷的挂在了潍县西城的东城门上,向东城之守军示众。

    入夜,高锋在县衙见到了东城海时行的使者,第一批赎城银已经送达,便是八万两,使者承诺,明天天黑前把剩余的银钱米粮马骡全部运抵,而且主动撕毁了海时行与使者讨价还价的约定,直接按照合众国一开始的要求来。

    而东城的使者离开后,高锋又见到了海时行的私人使者,海时行送来了三万两银子,希望合众国能改善其官兵亲属的生存条件,表达了恭顺之意,希望合众国能体谅其心意,不要过分为难,而且使者表示还能提供四万两,而只需合众国答应其几个条件。

    海时行的条件并不复杂,希望合众国军在潍县驻留一支兵马,并制造与推官李煌交好的假象,如此把自己从赎罪银一事中择出来,而海时行不仅答应出纳银两,还保证为合众国一方提供情报,高锋对此很满意,果断答应下来。

    大军在潍县并未停留,仅仅休整两日,补充了马骡和治安军缺额,继续前进,下一个目标则是青州,驻扎潍县的只有一个陆战队和五百人规模的治安军,对潍县左近的官绅进行清算,不仅是潍县城中,还包括了附近村镇,而缙绅官宦在城外颇有产业,为了避免毁于战乱,城中士绅商贾又为城中产业出纳赎城银,仅仅在潍县一地,通过抄家和赎罪银,便得白银和各类财货价值六十万两。

    而合众国军大举西征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出去,一直惴惴不安的山东士绅好似抓到了救命稻草,其一边向济南奏报,要求朝廷速派大军来剿贼,另一方面也与西征大军联系,为城内城外的产业出纳赎金,大军尚未抵达昌乐,昌乐县令便是派人送来了二十五万两的赎城银,以换取合众国军在昌乐县内秋毫无犯,在索要了粮食、布匹和骡马之后,大军绕开昌乐城,即便在县境之内,也只是扎营休息,并不派遣一兵一卒抄掠缙绅,便是斥候抓住逃难的缙绅也是送抵昌乐,以换取赎金。

    大军一路向西,消息不断传出,山东各地对合众国军的了解越来越深,自然更了解事关己方利益的赎城银制度,这个制度也不断完善,最后索性由北洋战区出具了一份文书,派遣到各地县衙府治,以免双方谈判耽搁时间。

    赎城银把城市分为两种,一种是民城一种是军城,所谓军城,便是有驻扎有清军绿营的城市,如潍县,而民城自然就是无绿营驻扎的城市,一般情况下,民城要价低,而军城要价高,对待民城,大军只要钱粮骡马,而对待军城除了钱粮骡马,还包括各类军械,比如铅子、火药、鸟铳、弓矢、护甲和战马,一方面,合众国军需要这些军械物资来武装不断扩充的治安军,而令一方面,还要通过这个手段降低绿营清军的战斗力,毕竟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抛在了西征大军的身后,如果其战力太强,对后路是一种威胁。

    军城缴纳赎城银后,会被要求困守城中,不得出城,不得再新铸炮弹、铅子,补充火药,不然就会被大军报复。

    赎城银制度的确立来源于西征大军的强大战力,至少目前来说,山东并无什么雄关大城是西征大军不能攻破的,一边要面临破城之后抄家灭族的风险,一边是花钱就可以买平安,各地官绅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山东巡抚张儒秀对此却并无办法,他甚至没有阻止各地官绅出纳赎城银的能力,原因无他,朝廷的援军还未抵达,张儒秀手下不过三万兵,其中过半还是刚刚招募的丁勇,在登州三营、胶州镇和临清镇先后大败之后,山东本地绿营已经再无与合众国军决战的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