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年号正统(生日快乐,求票求订阅)(第2/3页)  打搅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今天的登基大典一切从简。

    只见赵竑穿着宋朝特有的大礼服,在大庆上正式登基,接受朝臣以及外国使臣的朝拜。

    只见丹陛之下的百官与外国使臣山呼万岁,齐齐朝着赵竑拱手贺礼。

    赵竑一脸高兴,接着面色便威严起来,看了看边上的赵昀,眼睛里说不出来的得意。

    皇帝赵昀则为太上皇,位列左边,眼睛里说出来的哀伤,淡淡的忧伤写在他的脸上,在新皇帝登基之,仿佛如丧考妣一般,暮气沉沉。

    接着新皇下诏,内侍宣读。

    从今起,也就是二月初一起正式改年号为正统。

    对于一登基就改元的事,百官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过如今新皇帝接受的是宁宗皇帝的遗诏,承嗣的是宁宗皇帝的皇位,而太上皇不过是成全了仁义,落了个好名声,对此百官也就没再议论,边上的史官则是如实记录,洋洋洒洒大写一通。

    礼炮齐鸣,张灯结彩。

    接着赵竑颁布旨意,大赦天下,立皇子赵诵为大宋太子。

    赵诵知道从这一天起,他上的担子就越发重了,站在队列中腰板也是得很直,眼睛对望着赵竑。

    赵竑则是很期待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其余赵竑潜邸的官员喜极而泣,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

    接着,赵竑立泉州南外宗赵与椐为大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在都城临安的军器监、将作监制作新式武器,寿家爷孙为新的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官员。

    然后在东南沿海设立流求路,设台湾府,军,命人督造台湾城,将流求路并入大宋的版图。

    在场的官员并不知道流求路在哪里,后来看了地图之后才知道那是一座岛屿,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何新皇会这么做?

    接着便在流求路,设澎湖水军,李源为澎湖制置司,为的是将来提供水军将士。

    旋即又传旨给泉州当地官员,组织将从蜀地的百姓迁到流求路。

    吴潜也是最近才听到的消息,说新皇和太子他们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备蜀地百姓迁户的事了。而且此番迁户涉及几十万百姓,吴潜也担心会做不到。

    不过听说之前就曾将淮水地区、太湖流域以及荆州一带的百姓迁徙到了流求之后,吴潜知道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了,除此外还有流求的水稻、盐场、硫磺矿、黄金矿以及其他都在发展。

    吴潜想起了他在端平年间上疏的奏折之中提到的四大要务:“拱卫蜀地,加固荆襄,增强江防,预备海军。”

    如今他觉得还要增加一条:那就是安抚流民,不过新皇业已想到了。

    吴潜有些欣慰,总算新皇想到了这些。

    当天赵竑又出丽正门,率领文武百官去了城南籍田,行籍礼,然后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在上告皇天、下抚黎民之后,赵竑亲自在八卦田种了九种农作物: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稻、粟、糯、黍和稷。

    这九类象征的种子用的都是赵诵从基地带来的后世的种子。

    赵诵在一旁看着,然后百姓便在在籍田的周围空地种了基地带来的一些粮食,饱含着希望之后,赵诵期望地里的粮食能够解决大宋的粮食危机,给大宋军民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

    皇宫大内,夕阳下赵昀落寞地看着远去的福宁,唐安安则在一旁陪着,听说主公并没有为难皇帝,而是他退位,这样的结果要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唐安安看到赵昀之后道:“官家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么?”

    赵昀仿佛没有听见一般,跟丢了魂似的,呆若木鸡地走在宫道上,然后进入了北宫所在的位置。

    跟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