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肆虐之始(第1/2页)  三国之酒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董卓迎帝还朝,收拢何进,何苗,及宫卫曲部,成一家独大之势,却做恭谦态度。

    帝刘辩回宫,即大赦天下,改国号为昭宁,拜河内驻军的丁原为执金吾,命其立即赶赴京畿,护卫宫廷。

    继,汉帝又为安抚董卓,将原车骑将军改为前将军府,且赐下金银,董卓感恩戴德,立誓忠心汉室。

    值府内,董卓正与美婢追逐嬉闹,贾诩迎门入院。

    董卓见来人讪笑两声:“近日心乏,文和莫怪。”

    “明公乃是性情豪杰,诩不及也。”贾诩并未加以劝阻,他秉持之道为谋生立命,至于主上如何与他无关。

    “文和,本将召你前来,是有几事商议。”董卓驱退美婢,坐稳身形。

    “明公请讲。”贾文和躬身静立。

    “小皇帝似乎对本将有所不满,急召丁原入洛阳,此局何解?”董卓刚得了车骑将军府,可不想再出洛阳。

    “陛下对明公有所防范也属人之常情,明公只需加快收拢各军曲部,结交在朝世族便可。”贾诩已为董卓铺好了路,朝堂定有其一席之地。

    “不,本将不想就此默然,小皇帝不信任本将,那就换一个,本将看陈留王极好,为人知节有礼,懂得大势风云,文和你以为呢?”

    董卓说的漫不经心,贾诩则听的心惊,他还是低估了董卓的野心,这人想挟天子啊!

    “文和,为何不言?”董卓是卧虎,只要有机会,他绝不会吝啬自己的爪牙。

    “明公稍待,容诩思虑。”贾诩也就惊讶了片刻,随后面色如常。

    “来人,奉茶!”董卓静坐等候,目中时而涌现精光。

    半个时辰后,贾诩悠悠开口:“此事倒也容易。

    首先需稳固朝堂,向袁家示好,拉拢袁家让其也同意废帝另立。

    其次,向帝上表各州牧官的功绩,给他们加官进爵,赐银赐权。

    再来,调回皇甫嵩,让他交出京兆尹兵权,明公将其卒尽收囊中。

    最后分化并州兵权,丁原断不能统辖徐晃的中郎将营,明公可暗派心腹拉拢徐晃,使其与丁原生了间隙。

    若明公能坐拥凉,并二州兵甲,再有袁隗力助,大事可成矣!”

    “那西园诸兵呢?别忘了右扶风还有一个马腾呢?”董卓饮茶问道。

    “动不得,景桓侯一党只能分化,不能强诛,即便将军稳坐中鼎,也要对景桓党人善待重用,这是灵帝与张安布下的天下棋局,非一朝一夕可改,一方受难,多方声援。”若将世族比作藏匿于大汉基石下的暗流,那景桓党人就是汉庭柱石上的疾浪,顺可流之,逆必泛滥,贾诩对此点深信不疑。

    “张安真的有那么大本事吗?本将就不信他五六年的作为可逆转朝纲!”董卓依稀还记得哪张烦人脸,表面笑融融,背地刀剑比谁都狠,至今梦里对这老友都是咬牙切齿。

    “明公错了,不是仲定先生,而是景桓侯用性命标榜天下的这份匡朝宁国之志,无论寒士豪门,贵胄走卒只要有这份志向,就是景桓党人,除非汉室颓灭,不然仍有那些不畏死者效仿先贤。”贾诩曾经也有一份志向,只可惜他把这东西弄丢了。

    “也对,张安这么愚蠢的人,本将也是头一次见,若本将那时在朝,如今三公即位,天下归心。还是太年轻了,一时的愤勇断送了性命。”董卓不屑嘲讽道。

    “明公,策已出,诩告辞了。”贾诩不想反驳,蒙心自问他也做不到张安哪般无私。有时他也会立于洛阳城外山亭的衣冠冢前,但多年失望之后再也找不到那份激荡之心。

    “先生止步,本将欲拜先生为……”

    “明公莫言,诩只愿做这校尉从事。”

    翌日,董卓上表袁术为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