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帝望东归(第1/2页)  三国之酒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破落天家,尤见未央宫门,石柱儿斜倒四五,瓦片稀通透月光,尘染处癯鼠啮朽木,惊飞了鸟兽,仍闻房梁处的嗷嗷哀鸣。

    “来人,给朕着衣。”

    木榻凉,无纱帐,加之四遭无人,这可苦了过惯锦衣玉食的小皇帝。

    刘协自入长安后,每日担惊受怕,心忌哪一天惹怒了董卓,落个兄长的下场,思父之情尤甚之。

    “掌灯,朕要阅奏章。”

    刘协大步走向龙案,即便他未能掌权国家中枢,也对国家大事颇为上心,每日阅览奏章是他最舒心的时刻,至少刘协能感受到这个国家与他息息相关。

    “刷刷!”

    刘协展开第一份竹卷,所书的是太仆朱儁斥资安置洛阳百姓,以及如何调动西园军护卫长安城外新建的乡堡。

    “若是父皇还在,定让公伟先生先行修缮宫廷,不过朕以为君舟民水,此举无错矣。”

    整个大殿一片昏暗,唯有高台有些许烛光,但小皇帝却抬手激昂陈词,自足自乐。

    兴致罢,刘协复观第二卷,文上所述为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驻扎左冯翊的杂事,老将军章文细致,就连如何剿灭数十位白波流贼都一一呈报。

    “义真公真乃大汉国柱,可擢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刘协突兀停顿,似乎忆起了某人,时而潸然落泪:“若当年皇姐能与先生成就良缘,朕何故沦落于此?兄长实不该妄杀先生!悔也恨也。”

    张安在刘协心中有许多不可磨灭的瞬间,驰骋沙场也好,临殿诛贼也罢,这份刚直许了先帝,刘协至今感叹自己何时才能遇到另一个张安。

    “呼!”

    半刻后,刘协整理心情,继续翻阅第三卷,这是一份军报,徐晃,张辽二人在河东郡大破白波军所部,但军司马张扬却与於夫罗暗通,共投袁绍麾下。徐,张二人只得撤入关内,在函谷后方临水下寨,且向朝廷讨要军粮。

    “袁绍!是谁给汝封的车骑将军?胆大妄为,还不思进取,一心吞并周遭势力,汝到底是何居心?”

    刘协心生危机感,关东诸兵似乎并不是一心救他这个小皇帝,想到此处刘协失了兴致,独坐席位,呆滞思虑。

    不知过了多久,照日红霞蒙蒙亮,光芒穿过疏瓦射入大殿中央,刘协幽幽复醒,只觉双腿酸麻。

    小皇帝此刻的念头唯有自救,唯有依靠刘氏宗亲,想到此处刘协持笔在竹卷上写了四个名字:刘虞、刘焉、刘岱、刘表。

    之后又将刘岱和刘表从中划去,复又写四人名:刘范、刘诞、刘璋、刘和。

    “来人,朕今日要设家宴,命左中郎将刘范,治书侍御史刘诞,奉车都尉刘璋,侍中刘和四人赴宴。”

    “是,陛下。”

    ………………………………

    夜作话,未央宫家宴,刘协居正位招待刘氏兄长。

    “四位兄长,朕自入长安来还未与各家亲近,今日特设宴招待家亲,请兄长们把盏畅饮。”刘协言语周到,笑容满面。

    “陛下受苦了,是臣等的过失。”刘范是刘焉长子,亦为性情中人,说话间痛哭流涕,责怪自己无能。

    “兄长何出此言?天下之事非言语可表,兄长已经做的极好了。”刘协领情道。

    “陛下,且在忍些时刻,等洛阳迁民安顿完毕,我等上书表请董太师修缮宫殿。”刘诞,刘焉次子,好义通文,学识有道。

    “此事不急,应以百姓为重。”刘协观了一眼周围侍者道。

    “陛下所言甚是。”刘璋,刘焉四子,性格懦弱,少有远见。

    值此刻,刘协向四人打个了脸色,四人心领神会。

    “尔等站在那作甚?还不快来添酒。”刘和,刘虞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