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八章 论功行赏(第1/2页)  三国之酒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未央宫高台左右垒满书卷,刘协的身影更显弱小,但气势如虹,正值性头。

    “今三辅地拥民两百万众,且民心依附朝廷,实乃众卿之功,加之国贼诛灭,朕欲论功行赏。”恩威并施,刚柔并济,小皇帝刘协初具气象。

    “陛下圣明!”众臣皆正坐,以待殊荣。

    “司徒王允何在?”

    “老臣在。”刘协开口便点王允,可见卓著功勋。

    “王允列朝多年,政绩斐然,平黄巾,治郡县,敢直言,亦有忠心,且力诛董卓,功在社稷。朕欲拜王司徒为太傅,录尚书事。”

    太傅者,上公也,位在三公之上,陈蕃,袁隗等都担任过此职,此职兴盛源于汉光武帝,每逢新帝年幼,太傅便可总领朝纲,且此殊荣延续至太傅逝世,方才罢官去职。

    “老臣领命,叩谢陛下隆恩。”王上公苦心经营数年,今日总算得了回报,心中悸动难平。

    刘协思虑了一刻后又道:“本朝设大司马之职,但苦于无人,只得暂悬。”

    大司马,总领天下兵事,权位重如泰山,吕尚,田穰苴,霍光等人皆为此列。

    且说董卓乱政时,留了两个职位,一为太师,二为国相。刘协本想让张安择其一,再不济也进位大司马,但陈道人不受,只得空悬高位。

    “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何在?”

    “末将在。”皇甫嵩平静出席。

    “皇甫嵩为朝征战多年,戎马一生,讨黄巾,平凉州皆是举世奇功,朕欲拜皇甫嵩为大将军,总领三辅兵马。”

    太傅,大将军,以及三公合称五府,大将军之位也在三公之上,皇甫嵩德高望重,当得此职。

    “末将领命。”皇甫嵩未曾想过进位大将军,至此刻他还在等那人出现。

    “右车骑将军朱儁何在?”

    “末将在。”

    “朱儁寒门出身,官途坎坷,至今日显威名于世,以家兵定交州,驱马平黄巾,击白波,退黑山,屯中牟广纳流民,走长安周全百姓,桩桩件件朕铭记于心,朕欲拜老将军为司徒,与王太傅共录尚书事。”司徒,司空,太尉合为三公,尊为百官之首。

    “臣领旨,定当恪尽职守。”朱儁本是太仆,进位三公理所应当。

    刘协见朱儁退回席位,目光在太尉马日磾身上停留了片刻:“太尉之职,朕欲拜幽州牧刘虞,马卿任卫尉,诸位可有异议?”卫尉,九卿之一,但对新进位的马日磾着实不公平。

    “陛下,此举不妥,民无大灾,天无异象,不得敕夺三公之位。”汉朝的三公更替偏信天象筮术,天降灾后,被世人认为是上天责怪皇帝,皇帝不可罢免,只能由三公代劳,遂成固定之态。

    “有何不妥?朝廷相辅怎能由天象决定?自今日始,朕只看政绩,不观天象。”

    “这……”士族一众议论纷纷,此制延续了数百载,深入人心,只恐百姓不服啊!

    “尔等认为天象可救汉?若无进益,为何要让朕信?若遇天灾之年,频繁更替三公,也是妥当之举吗?诸卿还有何异议?”刘协敬畏上天,但更相信事在人为,这都是道人给他灌输的理念。

    “陛下圣明!”众臣不敢触怒这个天,只能不顾那个天了。

    “司空之位由杨彪担任,淳于嘉领太仆。”袁家让董卓杀了个干净,如今唯弘农杨氏可做在朝士族党魁,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臣等领旨。”

    “尚书令何颙何在?”何颙此人是当代名士,善于识才,曾称赞曹操是安天下之人,且荀彧的王佐之才也是出自他口。昔年在洛阳时,他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议郎荀攸等谋划诛杀董卓,只可惜荀爽病逝,此策无疾而终。

    “臣何颙拜见陛下。”尚书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