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五章 陶谦亡于忧虑(第1/2页)  汉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末,冯翊郡丞华雄调任河东都尉,统辖河东六千余群兵以及七千潼关驻军。

    七月初,河东太守王邑入朝谒见雍帝,呈河东人口卷宗,时河东下辖十七县,百姓八万五千余户,合四十七万四千余人,成为长安朝廷治下第三大郡。

    八月中旬,并州上郡匈奴联合冯翊羌族作乱,北中郎将张合领兵从衢县一路杀至并州定阳城,剿胡八千余,遂平此乱。

    就在长安朝廷积极和天灾外患做斗争时,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动。

    时曹操伐徐州,连下数十城,让徐州牧陶谦恐慌不已,日夜难眠,虽说今曹操已退去,但陶谦忧虑成疾,命不久矣。

    下邳刺史府,陶谦奄奄一息的躺在卧榻上,榻前立徐州一众文武。

    “诸公,谦恐命不久矣,谦本微草,死不足惜,但国之疆土无人守牧,实乃谦之所忧。”陶谦询问众人心中所属的徐州牧。

    “明公有子商、应,臣等定极力辅佐少主。”陈珪荐陶商、陶应为州牧。

    陶谦微微摆手:“二子不堪重用,只会误了州中百姓,谦欲遣送他们返乡。”

    陶谦临终之际也看清了这天下乱局,不愿子嗣涉身其中丢了性命。

    “那依明公之见,何人可立?”陈珪追问道。

    “豫州刺史刘备宽厚仁义,危难之际援助徐州,此人可做徐州之主。”陶谦思来想去,唯刘备能使他让徐州。

    “刘豫州却是妥当人选,明公不再考虑否?”

    “谦心意已定,诸位莫要再劝。”

    “是,明公。”……

    八月末,陶谦亡,下邳举城缟素,陈珪一众即请刘备赴城吊唁。

    刘备初入府,宏声大哭,伏棺横泪,口中殷殷旧谊,倾诉难舍。

    陶谦绝对算是刘备的大恩人,若非陶谦极力保举,刘备也当不上豫州刺史。

    “刘豫州,莫要过于伤悲。”

    陈珪本是主家,现在倒变成了客家相劝,只叹死了亲父也就难受到这种地步了,更何况刘备前几日才纳了沛国甘氏为妾,也不知他哪来的这么多泪水。

    “汉瑜先生见谅,备悲痛难忍,失态了。”刘备拭去眼中泪水,片刻后又湿润了。

    “唉!死者已矣,明公临终之前有令:欲拜刘豫州为徐州牧,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陈珪行走官场圆滑世事,口风转的极快。

    刘备此刻能感受到自己强烈的心跳声,但还是极力压制面部表情:“不可,备未建寸功,怎可受这重任,还请汉瑜先生另择他人。”

    “亡主之意不可逆,珪本是臣下,哪能做这悖主之事,望玄德公莫辞。”陈珪眼中多生赞许,如此重利相诱,刘备能平常处之,非常人也。

    “玄德公,且安心受之吧,徐州唯玄德公能安啊。”陈登起身一拜道。

    “备却不受,袁公路近在寿春,尔等可请他来任州牧。”刘备再生推脱。

    “玄德公且听登一言:

    今徐州有十万戴甲之士,公即领徐州便可做得一方豪杰,与袁本初,袁公路之流并列,上可匡朝安民,下可裂土守境,何乐而不为?

    且袁公路非治乱之主,其人好大喜功,虚有其表,孔北海评其为冢中枯骨,此人岂可经营我徐州百万生灵?”

    陈登也崇敬刘备,一时仁义是为名,但半生仁义那便是真君子,无论刘备初心如何,但只要他坚持仁义之道,徐州送与他又如何!

    “也罢,不过备昔年与张安结交好友,此生立志匡扶汉室,不愿辱宗亲身份,望诸公鼎力扶持。”

    刘备每一次抉择都在刃间游走,但他从来没改变过心向汉家,这是他与生俱来的责任,也是他坚持不懈的源泉。

    “公有大志,我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