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七章 驱虎吞狼之计(第1/2页)  汉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月末,汉中,河东粮草陆续运给三辅地,长安诸地的旱灾危机解除,同时也迎来了深秋雨水。

    滂沱雨势倾注在宣室殿瓦之上,密集的水珠顺瓦檐落地,雍帝、陈道、荀彧三人立于殿门处望着瓢泼雨势,各有喜色。

    “两位卿家,此番朕可言旱灾已过了吧!”

    刘协亲政第一年便遇到了大旱,诸事筹措尽显手忙脚乱,也让他切身体会到治国不易。

    “雨水落,旱情自消,陛下做的极好。”

    陈道今岁也蓄起了八字胡,姿态更显沉稳,平素着道袍,更有仙风味道。

    “话虽如此,但陛下仍不可懈怠,各地民情尚未平复,赈灾救济,越冬储蓄以及三辅赋税等皆需陛下定夺。”荀彧不做附和,反倒提醒刘协任重。

    “哈哈哈,那是自然。二位卿家请坐。”刘协大步折返高台,陈,荀二人左右落座:“二位,太尉治凉州,各家政策通达,民生初兴,境况安宁,且太尉上书言:明岁凉州即可自足。”

    今岁雍州输往凉州的钱粮不计其数,只刘协御批的大宗粮草便有近二十万斛,其他私粮走商尤甚之。

    “凉州稳定,太尉当居首功。”陈道与荀彧粗略算过,凉州反哺朝廷至少要三年时间,刘虞能用半年时间平顺凉州已算治地有方。

    “时至深秋,外胡多部无粮,朝廷也需谨防此中隐患。此外金城营驻地偏远,输粮损耗极大,陛下也需考虑在冀城,姑臧兴建粮仓之事。”荀彧居尚书台,万事需谋划周全,故而他经常泼雍帝的凉水。

    “嗯!朕即日命贾卿筹措。”刘协点头从案上拿起一书卷道:“益州牧刘焉疽发身亡,益州官吏一众谏请朕封刘璋为益州牧,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三年前,陈道伐汉中,长安与益州结下仇怨,刘焉两载未呈奏文,如今刘焉一死,益州各官恐雍帝入川,又上表称臣。

    “刘季玉为益州牧,对朝廷来说有利而无害。”

    “刘璋可为益州之主。”

    陈道与荀彧同表观点,刘协却略显失望,他本以为可趁此良机入川,夺回益州属权。

    陈道也看出了刘协的心思,继而谏言:“陛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我等已取得西川门户,想入蜀地易如反掌。但此时凉州初定,天下局势不明,且刘焉在益州经营多年,兵马如云,粮草充足,朝廷不益把兵力耗在此地。”

    川蜀有沃野千里,数百万计的人口,看似是块肥肉,实则是个泥潭,一旦涉足难以抽身。相较于此州,朝廷有更好的选择,可以把入川放在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步。

    “蜀道难,出入皆不易,守成有余,攻伐不足,兵马粮草难以运给,蛮族强匪物以类聚,汉中便是最好的实例,兴复汉室需着眼于天下,望陛下谨慎思虑。”

    朝廷握潼、武二关,上可取燕赵等地,下可谋荆扬诸州,克复中原指日可待,入川实乃下下策。

    “唉!那就让刘璋暂居益州吧!”陈、荀二人皆说不可取,刘协也不再坚持。

    “陛下,益州给了刘璋着实有些可惜,既然益州官吏迎奉陛下为主,陛下每年向他们讨些朝贡也是理所应当,且刘璋此人软弱,经不起几句恐吓。”

    朝廷帮益州把守门户要道,收些军资民粮合乎情理,陈道对这种软糟践人的手法使用的尤为熟练。

    刘协闻之双目一亮:“陈光禄可否细细说来?”

    “陛下,刘皇叔可不止一位子嗣,左中郎将刘范忠义无双,陛下可遣其持节出使益州,向刘益州诉苦三辅旱灾,刘益州深明大义,朝贡一二十万石粮食不在话下。等到明年,治书侍御史刘诞再出使益州,诉说些水灾,蝗灾之类的民生疾苦,刘益州也不会吝啬那区区三四百万钱啊!”

    朝廷有以势压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