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第1/2页)  邪影本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08年5月12日,这必将成为国人难以遗忘的一天。当天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全国多省市有明显震感。截止目前,仅四川地区就已造成近万人死亡。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国内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一天,成千上万人再也看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这一天,全国人民感受到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震动,更是心灵上巨大的悲怆。

    然而,灾难面前不容许我们陷入无尽的哀伤。现在最为紧要的是,发动一切力量搜救受灾民众,不惜一切代价与死亡抢时间。在这场灾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没有什么比抢救民众生命安全更为重要。当前所有救灾工作的核心,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要知道,此时不知有多少人,正被压在钢筋水泥、木头砖瓦下,不知有多少家庭正在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特别是,由于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都在上课时间,有些地方因为学校发生垮塌,学生被掩埋在建筑下。在这样的时刻,只要抢得一秒钟,就意味着多给待援民众减少一分痛苦。

    这次地震发生后,有关方面迅速发布信息,及时测定震中位置,为救灾工作的开展抢得了先机。获悉震情后,温总理更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迅速、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正如温总理所言,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这就要求,震区党政领导绝不能慌乱,而要及时、合理地制定抗震救灾措施,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投入这场生死搏斗之中。因为在这时候,民众首先看的是政府的表现。只要政府部门高速有效、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就是给当地民众最好的镇定剂。

    在灾难面前,政府部门还需怀抱信心和勇气。这种信心和勇气,不单体现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斗志上,更需站在高瞻远瞩的科学立场上对待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比如震情甫发之时,传言和不安情绪乃正常的、普遍的社会表现。对此,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坚持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实情。这样的话,各种传言自会很快消散,社会情绪也会回归理性。而如果不是坚持信息公开,不是秉持实事求是精神,任何带有不客观因素的“辟谣”或“稳定民心”措施,反倒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疑虑。

    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就有地方地震局一方面以“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作为没能提前作出预报的理由,另一方面又轻率地表示该地“有底气,经得住考验”,甚至过于急切地告诉尚可能发生余震的震区(包括震中附近地区)民众,呆在房屋内“仍然安全”,“市民可在屋内休息”,等等。问题是,既然对提前预报没有把握,又何来如此明确的预期和信心?殊不知,民众的信心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高度负责的理性态度。只有让民众了解真相――而不是只告诉民众“好消息,政府与民众才能够站到一起,坦然面对不可预测的天灾,携手共度危难。事实上,从抗击非典等重大疫情中,上述理念和原则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要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除了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还需要周全细致的救灾方案,强有力的统一部署,并应及时作出自我检讨。翻查20世纪中国发生的几次地震灾害,就可看到不少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走笔至此,在网上看到凌晨发布的消息,温总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提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四项要求。其中“人命关天,救人要紧”一语,在朴素表达中不无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在此,我真切期望:全国人民一起为汶川地震死难者致哀,为灾区民众祈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县(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发生7.8级地震。

    7.8,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想到当年唐山大震7.6,便让56万的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