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蠢蠢欲动的顺义王(第1/3页)  大明王朝158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顺义王指的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达延汗后裔,也是万历时期稳定明蒙关系的重要人物之一。

    自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平协定,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之后,这已是明朝第三次嗣封土默特部首领为“顺义王”了。

    事涉边疆安稳,张诚不敢不慎重,

    “宣大总督尚书郑雒有题掲,顺义王的马是送给的内阁辅臣的,这是万历十二年,黄台吉嗣封时的老例。”

    朱翊钧知道此“黄台吉”非彼“皇太极”,这个蒙古土默特部的黄台吉,指的是第二代顺义王辛爱黄台吉。

    “奉藩归款,四夷献宝,此乃太平盛争之景。”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道,

    “顺义王送马是好事,先生也太小心了,说甚么‘人臣自有分义,每戒于私交’,还题请将原送马匹收入内监,或发京营骑操。”

    “一匹马而已,朕又不能骑马,三娘子云,‘夫人能归王,不失恩宠,否则塞上一酋妇耳’,三娘子听命回归,乞庆哈黄台吉果贡市惟谨。”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乞庆哈黄台吉病逝,其子扯力克袭位,三娘子益年长,独自练兵万人,筑城别居。”

    “郑雒唯恐贡市无主,遂告诫扯力克云,‘夫人三世归顺,汝能与之匹则王,不然封别有属也’,扯力克便遣散诸妾,与三娘子合帐成婚。”

    朱翊钧合上了手中的章奏,

    “安边之事,实乃非抚赏无以示羁縻,非兵威无以为讋服,最怕边将狃于小利,横挑大衅,吴兑、郑雒,抚赏兵威两手并用,先文谕而后攻战,三次册封顺义王告成,不可不谓厥功甚伟也。”

    张诚仍不住奉承道,

    “都是皇爷用人得当。”

    朱翊钧笑了一下,将章奏放回了桌上,

    “前几年朕就说了嘛,郑雒在边镇,节省钱粮,是好官,边上该用他。”

    “万历十一年的时候,吏部推升郑雒协理京营戎政,说他在边九年,劳绩已久,按照资历应予升迁,朕当时就给否了。”

    “这各处要紧事情重大的,必须推其堪任用的,哪里能以资格历俸为升迁准则?如推郑雒在京营,便是放在闲散,没的可惜了好人才。”

    张诚回道,

    “如今顺义再封,边境无虞,各部进马请市者绎络而至,此皆仰赖皇爷运筹帷幄。”

    无论是自己当皇帝,还是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

    “边臣主边贸,顺义王再封,郑雒必有题奏。”

    张诚忙从朱翊钧手边的一堆奏疏中找出郑雒的章奏,

    “奴婢见得,郑雒所奏,共有三事,一为定马数,二为限赏额,三为明军令。”

    朱翊钧接过奏疏,还没翻开,就先赞了一句,

    “提纲挈领,很是得当。”

    朱翊钧一面说着,一面打开章奏看了起来,

    “此等三桩事情,你却如何以为?”

    张诚道,

    “都是要紧事体,皇爷宜委之推行。”

    朱翊钧问道,

    “如何要紧?”

    张诚道,

    “先帝爷议贡之初,宣镇款市速成,时至今日,却是抚赏无节,市马无数。”

    “大同、山西虽有定数,而蒙古部众恣意要索,主事官员情非得已,故而丝丝与之,积尺成丈。”

    朱翊钧沉吟道,

    “岁赏款关,不得轻省,朕记得万历十一年时,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今之陕西总兵官张臣代之,朵颜长昂因忌惮张臣,故而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

    “后又有俺答弟老把都弃妾猛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