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人间疾苦,惨绝人寰(第1/2页)  戎武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塔村,西塔村,木塔镇……这一代的村镇都与“塔”有关,原因是崇尚禅宗,光是路过这百十来里路,祈翎就数出了三座古庙,如此贫瘠之地,庙宇却修得有模有样,大院深宅,浮屠高塔,这一代人对仙佛的尊崇,可见一斑了。

    自然如此,禅宗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越是贫苦的人家就越相信此教义,他们除了信仰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依靠。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可悲。

    世上有仙魔不假,但绝对没有神佛,这些都是教士根据自己的思想杜撰而出,人间太多战争了,战争带来的疮痍也过太明显,贫苦的人们只能依托信仰祈求平安,久而久之,神仙妖魔混为一谈,于是,复杂且矛盾的思想就此诞生,人间王朝也进入了一个诸天神佛,百家争鸣的时代。

    祈翎沿途拜访过一家寺院,但近了看才发现大门破烂,砖墙垮塌,石台上长满苔藓,院儿里遍地杂草狼藉。寺院早已人去楼空,壳儿还在,魂儿丢了。

    当然了,若你发现拜佛没用,他保佑不了你,谁还会再信呢?是这么个理儿。

    祈翎倒还埋怨过这些寺庙僧侣,自家母亲很早就已吃斋念佛,各大寺庙都捐过善款,最后呢?还是病痛而世。亏得老道用仙树做了个法身,又使大神通法术才将她勉强救活,能打能用才叫真本事,满口教义无作为,迟早会走向覆灭。

    那些个坏蛋,根本就不可能放下屠刀改过自新,反之斩草不除根便会后患无穷。

    坏人是真的坏,而且坏的一点儿也没理由。坏人哪儿需要理由?找理由的坏人就不配叫做坏人了。

    ……

    祈翎下山时刚过辰时,救下郭小醉,击退鞑虏骑兵时已经过了正午,再沿着阳关大道策马飞奔了半个时辰,一座古朴的小镇子映入眼帘。

    荒地湿润,木头牌坊容易被霉蚀,故此,村店镇口都用石碑当做路牌——木塔镇,苦中作乐的一个小镇。

    镇口盘踞着七八十号精壮的男人,他们削尖的杉木做路障,破旧的土瓦立城墙,各个提刀持棒,不说威风凛凛,也志气昂扬啊!

    士兵不作为,民兵守国门?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悲?

    “你是从哪儿来的?!”祈翎被三个手持长矛的民兵阻拦在镇口。

    祈翎撩了撩额间几根头发,争着脸面说:“你们看我的面孔就知道我是汉人了,大家都是同胞,快放我进镇吧?”

    “嘿!你小子答非所问不是?我问你是从哪儿来的,谁管你是什么人?汉人!汉人了不起?一声不吭地就走了,呸!窝囊废,羞耻与你们做同胞。”

    民兵的面相虽与汉人无异,但从说话口音和服饰穿着上来看,应该是少数民族。汉人军队不仁义,他们肯定不服气。

    祈翎轻叹一口气,老实交代:“我本汉州的商人,到此东塔村收购药材,后遇到百越人追杀,匆忙中夺下一匹白马逃回……现在一心只想回家,仅仅路过此地而已,你们行个方便。”

    三个民兵互相用客家话商量了几句,祈翎也听不太懂。最后一个民兵伸出手,摊开手掌心,索要道:“这条关口本来只让栗族人通行,你们汉人要过去,得收钱,三十两银子,一两也不少。”

    看来这帮人真没把汉人当同胞。祈翎刚下山,一身青衣,两袖清风,除了一柄仙剑,几件法器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值钱的物件儿,从哪儿去找三十两银子出来?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时,一声娇呼从土墙下传来:

    “祈翎公子,祈翎公子……”

    郭小醉一边招手一边跑出镇口。

    “祈翎公子是我们东塔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帮忙挡住百越人,我们全都活不了……”

    郭小醉与民兵们解释了一番,民兵也就没再多加为难,摆了摆手便放祈翎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