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好看的从不是戏(第1/2页)  华娱之一个导演的诞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边四人吃完牛肉面,聊完天,时间已经指向六点四十了。

    演出七点开始,这会儿就该进场了。

    曹舒歆她们的票是集体票、特价票,所以座位比较靠后排和姜山、董宣不在一块儿。

    临入场前老同学互相留了下各自的手机号和寝室电话,约好有时间再联系后,紧接着曹舒歆这才同自己学校同学汇合集体检票入场。

    “行了,别看了,咱们也该进场了。”

    董宣推了姜山一把提醒道。

    一开始她以为这会次完美的约会,没想到中间出了这么档子事。

    你说嫉妒吧?

    人家是老同学,相处方式也没毛病,然而就是感觉心里膈应得慌。

    再说了,自己嫉妒个毛线?

    以什么身份去嫉妒?

    看了眼身边检票的傻大个儿,要不是看在他长得还可以的份儿上,董宣早就一巴掌呼上去了。

    艺考那会儿为什么会多留意他?

    还不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帅?

    董宣紧跟在姜山身边心想道。

    入场、找座、等待。

    芭蕾舞剧不同电影院,要不是因为剧场规定不准再加上周围也没卖的,姜山都准备抱桶爆米花进来了。

    所以才说他本人和芭蕾舞不搭嘛!

    芭蕾舞在国内的受众很小,真要比较起来的话,比话剧的受众群体还要小。

    非要拿个剧种做比较的话,京剧是比较合适。

    看到这两者来对比,估计不少人会惊呼,怎么能拿京剧来比较呢?

    在国外芭蕾有几百年的历史,不就像咱们的京剧吗?

    因为不论什么洋玩意儿进到国内都会显得时髦。

    国外人看京剧和咱们看芭蕾差不了多少。

    在来看芭蕾舞剧前,姜山还是做了点功课的。

    相比起戏剧和电影看重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芭蕾的重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要从舞者的脚尖上体会到人体和生命中纯美的那部分东西,这种独特的美在别的艺术门类中是享受不到的。

    芭蕾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用肢体和脚尖的艺术表达纯美的情感,更偏向于抒情。

    都说了导演要去学会欣赏美,懂的如何体会其中的情感,在演出正式开始后,姜山就盯在了人家女演员的大长腿上。

    那叫一个美哟!

    度过开头的lsp阶段,姜山的目光便着重看起这出剧的舞美来。

    只能说老谋子不愧是老谋子,搞美术出身的就是不一样。

    普通观众看到某一幕后可能只会觉得美,而姜山更着重去找出‘为什么’。

    就像刚开场那一幕几排整齐的大红灯笼统一亮起,除开舞美装饰性外,更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让‘大红灯笼’直接关联的‘点灯杖’,象征老爷乃至当时社会权势的无上权威。

    在看演出的过程中,姜山不知不觉已经开始做起了视听语言和舞美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

    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不禁让人反思……

    《妻妾成群》主要讲了一个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道中落,父亲身亡,无依无靠被继母卖到一个旧式家庭中当四姨太,与其它姨太争夺那个五十岁的老男人的宠爱。

    之后的日子里,颂莲逐渐被这个家腐蚀,但她那一股心劲儿,让她无法像三姨太梅珊那样潇洒,又不如二姨太卓云深谙人心。

    最终因看到偷情的三姨太被害而落得了个失心疯的结局。

    老谋子版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则对原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