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3章失望(第2/3页)  北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呢。

    现在,王世充来得其时,如今河南是个什么样子,身在潼关,又接纳了那么多的东都逃人的他自然很清楚。

    所以,王世充并没有放在他的眼里,若非李定安在侧,此时东都早已在他手中了也说不定呢。

    此时他认真的听着部下们说的话语,这是他养成的很好的一个习惯,不管谁在他耳边进言,他听的都很认真,并能做出合适的回应。

    这无疑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上位者必备的优良品质,独断专行的人是很威风,可往往却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但话说回来了,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善纳人言的另一面,可能就是优柔寡断,因为听得进去别人的言语,便需要作出选择,‘性’情稍弱的人便会‘迷’失于众多的选择之中,难以作出正确的决断。

    李建成一直以来,做的还不错,可不得不说,在这个上面比起在连续到来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李世民来,他完全落于了下风。

    常年手握兵权的李世民同样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做出判断却非常快,有些时候甚至于有着不惜一切的决绝。

    这是常年‘混’迹于‘门’阀子弟当中,擅长左右逢源的太子李建成所做不到的,他心里的顾忌太多,想的也就更多,于是他的反应必然要慢上很多。

    这是他能一直压制李世民的原因之一,同样也是造成李世民坐大的根源所在,换句话说,他没有李世民那么凶狠。

    就像是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他还在念着兄弟情谊,父皇的态度,以及众多的牵连而不愿将事情做绝,这要是换了李世民,情形几乎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得一失之间,其实很难说清李建成这会做的对与不对,因为最终看的还是一个结果,在结果未曾显‘露’之前,又有谁能笃定这会李建成做的是错的呢?

    而在如何应对王世充来攻的战略上,别看李建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可他心中却已有了犹豫。

    因为他需要军功,所以守住潼关只能说差强人意,那根本显不出太子的本事,只有大败王世充,才能让李建成善战之名传于天下。

    换句话说,在李建成看来,击败王世充不难,王世充缺粮,也必不耐久战,只需守住潼关,待得敌军粮尽,其部自‘乱’,到时衔尾追杀,定能建功。

    众人所说,大多也都是这个意思。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没有多大缺点的战略,同样也就意味着平庸,因为战果很难预料。

    王世充只要感到力不能支,很可能就此退兵而去,追上去能建功几何?谁人能料的准?王世充兵力雄厚,说不定还能反咬一口……

    好吧,李建成想的确实很多,也很周全,所以犹豫随之而来,正面相抗,很可能是一场大胜,暂避锋芒的话,就算不能全胜却也很很是稳妥,因为潼关太重要了,根本不容许他有所失误,让潼关处于险境之中。

    说话的人越多,李建成的犹豫越少,只因众人多数都在建议固守以待战机,李建成虽说有所失望,可渐渐的也觉得这么做应是不错。

    只是突然间,众将末尾处有人愤然而起,大声道:“王世充此贼,祸‘乱’河南,天下愤慨,今远来攻我,实自取死路也,有此良机在前,奈何众人怯懦,‘欲’自守以待来敌?岂非让天下豪杰耻笑我等无能?”

    “末将以为,当趁其疲惫,内里不靖之机,迎头而击之,定能奏功,一战而定河南。”

    “殿下,壮我军威,扬我名号,在此一举,若能一战而陷东都,定能让天下豪杰望风而降……如此良机,千载难寻,此战,末将愿为先驱,为殿下斩将夺旗,虽死无憾。”

    张士贵重重锤击着‘胸’膛,好像要将所有的闷气都给锤出来一般。

    可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