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4章律法(第2/3页)  北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仕途经历很丰富,正是他急需的人才,所以刚来便能得他‘交’托重任。

    可你自己心里竟然没数?一来便上蹿下跳,你想做什么?是有意彰显你的才能呢,还是自持家世,瞅谁都低你一等?

    其实和其他人猜测的差不多,李破恼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杨恭仁不知收敛,刚来便直愣愣的冲上去撕咬王泽,杨氏中人就这么了不起吗?要知道如今隋朝可是已经亡了呢。

    杨恭仁先是愣了愣,接着腾的一下老脸就红了,这肯定不是羞的,而是气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点名批评,就算经历过了很多坎坷,这种情形却还是头一遭遇到。

    气息不匀间,站起来躬身为礼,“臣……”

    很多话想说,晋末以来的臣子们缺的是‘精’忠报国的忠臣,从来不缺以下犯上的直臣,火起来当庭抗辩,吹胡子瞪眼的人是比比皆是。

    可话说回来,杨恭仁毕竟不年轻了,而且作为杨氏中人饱受战‘乱’之苦,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有着很多因素在起着作用。

    什么都沾点边儿,可最终闹的不可开‘交’,却还是动了意气的缘故,让他对王氏中人越瞅越不顺眼。

    如今心念电转间,所有的不如意都化为了一声叹息,出口的话也立马变成了,“臣请大王恕罪,大王以重任相托,臣不敢有所懈怠,臣以为,开皇刑律颁行之前,参修者数以万计,其中俊秀之士无法计数,集前闲之所成,续后人之‘精’华,宽严得当,虑有万方,擅加篡改,无益于事……”

    “臣之所虑,也许欠周,后更有意气用事之嫌,可一腔赤城,并无‘私’意,还请大王明察。”

    听了这番话,李破的脸‘色’立即缓和了下来,杨恭仁可谓是歪打正着,这是李破最喜欢的认错方式,有理有据,认错态度良好。

    李破不喜欢那些油嘴滑舌的狡辩,更不喜欢直着脖子跟你硬顶的所谓“直言”,所以杨恭仁所言就算并不合他心意,也能被他接受下来。

    其实这也正是官场中人喜欢揣摩上意的本质所在,只有知道了上官的‘性’情和做事方法,你才能官运亨通,不然的话,你再能干,在官场之上也没什么前途可言。

    李破按了按手,“坐下说话,杨‘侍’郎所虑并非无的放矢,王‘侍’郎,你又有何说法?”

    让很多人有些意外,老杨轻易过关,这难道是老王要倒霉了吗?

    汉王殿下为自己张目,可礼部‘侍’郎王泽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变成了满心惴惴,起身施礼道:“大王容禀,当日大王所虑者,唯隋律太苛,不益于休养生息之故,遂修隋律以养生民……杨‘侍’郎所言或有道理,可开皇年间五定刑律,大业又有七修之举,所谓法以应人,非人为法存也,今吾等为大王厘定律令,正应此理,臣等尽心行之,何错之有?”

    这话可就比杨恭仁硬气多了,其实王泽也有他的无奈之处,王氏为此付出太多,几年下来,没什么退路可言,这次软一软,说不定就要成了众矢之的,所以便不会考虑退让,不论得罪了谁,都要将此事进行下去,先将好处拿了再说。

    相比于杨恭仁,王泽要恼火的多,晋地本就是王氏的大本营,根基深厚,底蕴了得,修订隋律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

    晋地才俊多有参与,时间也很长了,如果能安静的再给他一些时日,总能让汉王殿下满意的。

    而且从开皇年间到如今,律法修订的次数要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多,在大体框架不用大动的情况之下,做些修改,删减或是增录,并非那么困难。

    而汉王要求的也只是先修刑律,难度再次减少,可将近完工的时候,偏偏冒出来一个杨恭仁,还主掌刑部,一下就‘弄’的王氏措手不及。

    这么一闹,不但会打‘乱’王氏的规划,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