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4章警句(第2/3页)  北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立心。”
    这是文人对答争辩的最标准的开场白有请教之意却也埋藏着随时进行辩驳的情绪只不过他面对的是皇帝所以微微俯首做出聆听教诲的姿态。
    不过当世的读书人和后来的到底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忠君思想没那么浓厚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一心苦读圣贤之书的读书之人。
    他们还有另外一层身份贵族在他们的教育体系当中除了读书进学之外还要学习弓马其强悍之处是后来的读书人所不能及的。
    出将入相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裴氏子弟出外领兵作战的不在少数比如说如今领兵于雁门的裴行俨。
    他出于裴氏中眷房世居洛阳他的父亲裴仁基更是隋末上将之一父子二人转战河南河北功勋颇著你能把他们当做是单纯的读书人吗?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不用一一列举不然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
    李破一听这话音再瞧他那架势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心说这是要跟我论辩吗?真是好大的狗胆。
    稍稍想了想便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而为人却需分好坏良莠为天地立心者仁与不仁之分也。
    为生民立命者便当以天下为己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者百姓之天下也读书人当知民意如潮背之即覆的道理。
    传承先贤道统去芜存菁不谋一时虑有长远者可为今之圣贤。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好话人人会说可朕希望你们这些饱读诗书之人能够有这种志向不落窠臼继往开来不以家族官职高低为念让国家盛强让百姓明辨是非安居乐业此乃万世之功德非大贤不能取之。
    朕今设科举便是举贤纳才之举措裴氏为晋地之首领若有为国为民之抱负不妨应之可为开万世太平之始乎?”
    ………………
    皇帝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一地鸡毛。
    李破走了裴氏众人恭送回来立即聚在正厅当中裴世恒立即让人拿来纸墨将皇帝留下的警句默了出来。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心情却都是欢喜不已。
    裴世恒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此可为裴氏家训开篇之语也宜悬于学堂之上让子孙日夜观之可得千秋之气也。”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皇帝之训不可多得尤其是这种可以存世的大理名言更是如此。
    有人叹息一声道:“千秋之气慨然长存非吾裴氏可以独得不如宣扬出去以佐贤君之名望。”
    裴世恒也只能遗憾的点头同意更为可惜的是没有留下皇帝的墨宝不然这次便宜也就占的大了。
    而且皇帝还在其中夹杂了些私货……
    科举已然临近裴氏当中意见不一有的想先派些人参与一下顺便观望一下风色如果一如当年前隋一般那以后也就没有参与的必要了。
    这属于裴氏的主流意见。
    有的人则主张应该全力以赴他们认为科举必将成为取代察举之制的选才举措裴氏应该在这方面占据先机。
    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有冒进之嫌年轻一代的裴氏子弟现在看来根本不愁官职稳妥起见还是应该以试探为先不能把筹码一股脑的都压上去。
    还有极少数的人觉得对裴氏来说科举可有可无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裴氏这样的大族豪门的打压不应该支持不说还要极力反对。
    之前裴世恒和在外为官的裴世清等裴氏中人书信往来也探讨过科举的事情大家同样是众说纷纭。
    比如裴世清回书大致的意思是说皇帝心意已决其意甚坚裴氏起码要做个样子出来不然裴氏子弟再要入朝为官怕是要被另眼相看了。
    从这些话明显可以看得出来裴世清也赞同先试探一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连裴世清都是这样一个说法可见万事开头难大唐开国的第一次科举就面临这样的一个情形大家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